退出长者模式 无障碍辅助浏览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秦岭深处的镇安县柴坪镇,柴坪镇和睦村孙家沟片区片长李昌华开始了一天的走访。他的工作包里装着日记本、调解协议书和便民服务卡。

“我们片长就像村里的‘活地图’,谁家有什么矛盾,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村民黄承业说。这是柴坪镇推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1844”机制,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的生动写照。

因地制宜科学划片 织密治理网格

为了全面做好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柴坪镇立足各村实际,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便于管理”原则,实行“三定”管理,定区域、定职责、定考核。以自然村落为基础单元,将全镇划分为208个片区,每个片区覆盖30户、120至200人,构建起“镇—村—片”三级联动社会治理网格,实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全覆盖,真正实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片区、片长作用,镇上从年龄结构优、干事能力足、服务意识强的群众中选聘208名片长,同时以科学考评促担当、以精准激励增干劲,2025年通过考核换聘片长4名,进一步激发片长队伍活力,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柴坪镇政法委员熊军说。

多措并举强化管理 提升履职能力

柴坪镇结合自身实际,编制培训提纲,对全镇208个片长进行培训。培训会上讲解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及“1844”操作系统的使用,也对接村组了解片长系统使用情况,根据反馈及时做好调整,进一步强化片长思想认识。同时创新建立“135”工作法:“1”即一个工作群,每个片区建立微信群;“3”即三项制度,日走访、周研判、月考核;“5”即五步流程,排查—上报—分流—调处—反馈。

“通过镇领导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政策的解读,我明确了片长在政策落实中的‘桥梁’作用,矛盾纠纷调解课程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情、理、法’化解邻里矛盾,避免小事拖大。我将把培训内容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回报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5月23日的培训结束后松柏村片长陈太志激动地说。

线上线下相互配合 提升治理效能

柴坪镇片长通过入户走访、片长三级工作群、宣传小黑板、片长掌上通APP等多种形式,线上线下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教育368次,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方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切实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多亏了宋片长,我们两家的地界纠纷终于解决了!”桃园村村民张大伯激动地说。今年3月,两户村民因0.8亩坡地界线争执不下,片长宋天忠连续5天上门走访,了解双方争议焦点,查阅土地台账,组织双方现场丈量,最终促成双方和解。这样的案例在柴坪镇不胜枚举。今年以来,柴坪镇片长累计走访群众2.3万人次,排查矛盾纠纷隐患52件,现场调解成功率92%,群众满意度达99%。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1844’机制让我们的工作有了抓手,通过建立‘发现—上报—处置—反馈’闭环机制,实现了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下一步我们将完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让片长工作更有干劲、更有奔头。”柴坪镇党委书记朱亮介绍。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