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无障碍辅助浏览

对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24号提案的答复函

李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的提案》(第124号)已收悉。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提案中对校内校外负担问题的分析深刻透彻,所提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纵深推进双减工作、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结合当前教育政策落实情况和未来工作规划,针对提案内容,现回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改革评价树导向。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评价体系改革,着力扭转“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优化考试与评价方式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组织1次期末考试,初中仅安排期中、期末两次考试,考试难度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同时,推行“等级制”评价,禁止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完善学校考核标准修订《镇安县新时代中小学综合办学质量评价办法》,将学校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如体育艺术素养、劳动教育实践等)、家校协同成效等纳入核心考核指标,破除单纯以升学率论优劣的倾向,2025年将完成首轮中小学综合办学质量评估。

二是聚焦课堂提质效。我们始终将课堂作为减负增效的主阵地,持续深化教学改革。落实“五育并举”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加强德育渗透、体育与健康教育、艺术素养培育和劳动实践教学,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推行“大单元教学”“主题式学习”等高效方法,提升师生互动与参与度;同时,完善课程实施督导机制,定期评估教学效果,确保减负政策落地生根。提升课堂效率大力实施“课堂革命·镇安行动”。“一个论坛(校长论坛)、五大赛事(镇校课堂教学擂台赛和优质课赛、县教学能手赛、县课堂创新赛、县优秀课堂改革成果评选)、五项研究(逆向教学设计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研究、以学习为中心教学模式研究、作业设计研究、教学评价研究)、十百千工程(10所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100节典型课堂教学示范课、1000篇优秀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或反思等优秀课改成果)”为主要抓手,强力推进“八大行动”,多渠道搭建学习、交流、锤炼、展示平台,提升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施教能力,确保课堂教学改革落地生效。加强教学研究,充分发挥“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作用,以小学英语学科建设为范例,在中小学12个学科中,构建县、镇、校三级教研体系,通过专业阅读、培训交流、专家讲座、联片教研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核心素养;实施“青蓝工程”,分层分类抓好教师结对帮扶,大力促进年老教师更新理念,青年教师快速提升。

三是规范培训强监管。针对校外培训乱象,我们坚持“严审批、强监管”双轨推进。严格机构审批按照陕西省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南,参照《镇安县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工作,由文旅局负责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前置审核及日常监管,教体局负责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前置审核及日常监管。强化机构监管,制定校外培训机构合规手册,明确培训边界,严禁超前超纲培训,禁止培训机构与学校招生挂钩,利用政府网、融媒体等平台面向社会公开16家信誉度高、管理规范的培训机构,引导家长选择合规机构。同时将无证无照、安全隐患大的机构名单及存在问题及时推送到相关部门,要求各部门强化“证照不全机构”检查力度,通过“行业监管与社会监督结合、专项行动与日常监管结合、明查与暗访结合”等方式,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市场。重视宣传引导,积极开展多种方式的校外培训综合治理宣传工作,召开校外培训治理推进会,指导校外培训机构遵章守纪,响应政策号召,合法合规、健康有序规范办学。先后发布《致参加校外培训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致参加校外托管机构和“小饭桌”就餐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大力宣传国家政策,号召家长和学生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科学育人,提高认识,引领社会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四是健全机制重协同。我们高度重视家校协同育人,着力构建“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支持”的教育生态。强化家庭教育指导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印发《镇安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联席会议制度》《镇安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2025年工作要点》《镇安县构建协同育人“教联体”共画学生成长“同心圆”工作方案(讨论稿)》,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育人合力。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依托金台书院家促会开展《父母学堂》城区30期、走进社区30期,同时进行线上课堂直播,万余名家长从中获益。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建立健全家校沟通平台,如家校联系册、微信群、家长会等形式,确保家校信息畅通无阻。定期组织家访活动,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此外,设立家校互动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开放课堂、文艺汇演等,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五是严格作息保健康。身心健康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我们从制度和资源两方面筑牢保障。严格落实作息规定按照教育部五项管理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确保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午休时间,避免学生连续长时间上课导致疲劳。并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不定期对学校进行实地督导,对违规学校严肃问责。丰富素质教育活动严格落实《商洛市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十条措施》,确保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项课外兴趣活动,培养全面发展的兴趣爱好。同时,鼓励学校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通过举办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尽管“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学生负担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需持续发力。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制度保障。在现有作息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学校作息管理制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活动时间。加强对学校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二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充足休息和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安排孩子的课外时间和活动,避免过度培训和补习。三是推广成功案例。积极发掘和推广在保障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方面做得好的学校和地区的经验,通过交流学习,推动我县各学校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建言!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统筹推进减负与提质,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

 

 

镇安县教育和体育局

2025年7月2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