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无障碍辅助浏览

王德平同志在2025年县政府第一次全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农业农村方面。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抓手,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一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亩,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2.5万亩、总产达到6.94万吨。二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持续抓好1个重点帮扶镇和41个重点村,全力排查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工作质效,确保全县不发生11人返贫致贫。三是大力培育优势产业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整合用好各级产业扶持资金,扶持茶叶等“五朵金花”和水产养殖等新型产业,全年完成低产茶园改造2万亩,养蚕发种1万张,桑苗补植20万株,新发展魔芋1万亩,食用菌3000万袋,力争创建国家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四是全面建设和美乡村。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抓紧建好丰收、正河、桂林、象园4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常态化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干净镇安”工作,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长效机制。五是积极推进重点项目。抓好旬河水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坪现代农业产业园、回龙“雾养茶居”田园综合体、云镇农文旅融合等项目推进。

二、水利方面。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库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和供水保障水平为重点。一是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发挥河湖长牵头作用,加大巡河力度,协调解决河湖重大问题。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河湖“清四乱”,推动“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落实。提高治水管水能力,推进水岸综合治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二是做好水害灾害防御。积极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培训、演练,及时维修自动雨量水位站、无线预警广播,检修全县所有视频会商系统及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及时补充配备抢险救援物资设备,提高防灾避灾意识和抢险救援能力。三是抓好安全饮水保障。狠抓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持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大排查,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日常巡查,加大做好水质监测频次,确保群众饮用水水质的安全、达标。

三、林业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导向,以林长制为统领,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依法加强资源保护,高效发展绿色产业。一是深入推行林长制。依托林长制体系全面加强秦岭生态保护、林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古树名木保护和有害生物防控等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二是全力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实施商洛市秦岭中段(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确保14.3万亩任务全面完成。科学规划、实施陕西省秦巴山区汉江丹江流域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打造国土绿示范工程。三是扎实推进资源管护。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严守生态红线,做好森林督查涉林案件查处工作,严厉打击整治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林区秩序稳定。持续做好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做好苗木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工作。四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推广核桃标准化种植,大力推广应用板栗核桃科管技术,持续推动板栗核桃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全县中药材基地规模化、规范化水平。

四、移民搬迁方面。围绕强化搬迁后扶重点,不断提升后扶实效。一是做好避险搬迁。2024年核查基础上,强化同上级主管部门对接,对已摸底上报涉及风险群众开展避险搬迁工作。二是持续破解帮扶难题。加大安置点产业园区招商及带贫益贫能力,强化技能培训和。积极争取安置点消防设备后期维护资金,提质补缺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增强群众自防、自救以及火灾隐患处置能力。三是强化遗留问题化解。积极化解空置房,加速避险搬迁政策落实。四是纵深推进后续扶持。加强“五小”设施使用管护,提升搬迁群众生产生活质效;做好“双簿制”管理制度。

五、气象方面。牢牢把握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建设理念。一是提高气象防灾减灾预警能力。加快天气雷达站建设,推进“三合一”平台系统建设,完善和发挥部门联动机制、递进式气象服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有益做法。二是加强气候生态品牌宣传。全方大力推动气候生态品牌同康养、农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实施“气象+”服务。三是强化人影安全管理。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和防雷安全监管责任,提高人工增雨(雪)和防雹作业效益。

六、烟草方面。以烟草现代化建设为方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以进促稳,做实做足种植规模。一是保证烤烟面积。全年种植烤烟3.1万亩,产收烟叶6万担以上,实现产值9000万元。二是坚持绿色生产。提高烟田规模化、宜机化水平,推行土壤修复改良,落实绿色生产技术。三是提升服务水平。探索育苗工场智能管理模式,推进育苗工场数字化转型,做精做实服务社会化。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