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无障碍辅助浏览

因残致贫有“良药” 扶贫帮困暖人心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微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扶志”,就是要把贫困农民自己主动脱贫之志气“扶”起来,增强他们脱贫增收的主观能动性。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镇安县畜牧中心如何做到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不让一个群众掉队。

“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脱贫的内生动力就会奔涌而出。”县畜牧中心主任沈晓林说,部分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是精神上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因此要让他们彻底告别贫困,首先得激发他们的志气,做好扶志工作。另一方面,贫困还与其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和技能知识有关,必须要在“扶志”的同时还要“扶智”。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号准脉下对药。

近年来,县畜牧中心瞄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和贫困群众转移就业的需要,按照“扶贫先扶智”、“授人以渔”和“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思路,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2018年11月24日,星期六上午,我跟随畜牧中心主任一同来到镇安县永乐街道(县城)宏华街42号,这是一家植物养发店,走进店里,看到女主人郭庆春正在为顾客养发,看到我们到来,男主人刘厚军坐着轮椅从后屋出来和我们热情的招呼着,招呼我们坐下喝茶,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与常人印象中的贫困户形象相去甚远。坐定之后,我们就拉起了家常。“什么事这么高兴啊?”“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如今日子越过越好了,老公的精神状态也大有转变。”女主人郭庆春开心地说道。

这间只有35平米的门面房里住着一家三口,门面房一分为三,前面14平米作养发营业用,中间14平米放着两张床和一张写字台,最后面左侧是厨房,右侧是卫生间。虽然一家人挤在这“巴掌”大的地方,但从两位主人的表情精神状态看得出来,他们还是很满足。

从刘厚军谈话中得知,他们家原本是住在镇安县茅坪回族镇五星村一组,一家三口虽然日子不算富裕,过得有点清苦,但妻贤子孝,生活甜蜜,健康快乐,也其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面貌,婚后两年,也就是2007年,刘厚军只身来到陕西省咸阳市彬县一家煤矿打工,在一次煤矿塌方事故中,他不幸脊椎严重受伤,经抢救,命是保住了,下肢却瘫痪了,失去了劳动力,而每月1000多元的医疗费,让这个家不堪重负。这时他的儿子只有2岁,父母年迈多病,无人照看。此后,整个家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郭庆春一个人身上。

“这个典型因残致贫的家庭,今后的生活将怎么继续下去?”就在刘厚军一家人为日后生计一筹莫展之际,镇安县的脱贫攻坚政策让他看到了希望。2016年,经刘厚军本人申请,群众评议,张榜公布逐级审批后,将刘厚军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行列。在该县“结穷亲,解民难”的结对帮扶活动中,畜牧中心主任沈晓林帮扶了刘厚军这一户。

为了帮助因残致贫的刘厚军一家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梦,畜牧中心领导和五星村扶贫干部多次入户了解其家庭状况,结合其家庭实际制订了详细的脱贫计划。2016年1月,在畜牧中心的资助下,郭庆春带着4000元学费,来到湖北省石堰市学习植物养发技术。一年后,郭庆春学成归来后,向亲朋好友借了5万元,自筹资金2万元,在沈晓林帮助下,向民政局申请到5000元困难救助费,并为其找到现在这间门面房,开起了这家植物养发馆。看到帮扶干部如此热心地帮助,刘厚军一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当赚到第一笔钱时,我就坚定了一个想法:只要有双手,能吃苦、肯奋斗,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郭庆春坚定地说道。

“起初,我对你们是不信任的,一方面你们与我素不相识;另一方面,也没有想到政策会如此之好,我就开始配合你们工作,也仅仅是为了感谢你们热忱地为我出谋划策。现在,我明白了,我要振作起来,依靠自己的双手挖掉穷根、摘掉穷帽。”刘厚军对我们说。

刘厚军的儿子刘宇自小刻苦用功,学习成绩在茅坪中学一直名列前茅,老家的一面墙上贴满了他获得的奖状,此次期中考试获得班级第4名,全年级前30名的好成绩。为了彻底消除刘厚军的顾虑,今年8月下旬,沈晓林主任找到永乐中学校长王义军,说明了该户和学生的情况,王校长当场表示特事特办满口答应,就把刘厚军的儿子刘宇从茅坪中学转学到县城永乐中学上学,一家三口得以团聚,并为刘宇落实了教育扶贫政策,每学期能解决生活费500元,加之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孩子上学不用刘厚军支付一分钱费用,并且每个月孩子多余的生活费还能存起来。刘厚军翻开记录本给我们看:“儿子生活费存余280元,每月养发馆收入3000元/月,B类低保补助2916元/季度,三带四联分红1000元/季度,残疾人补助2160元/年,帮扶责任人送来帮扶物资折算3300元……”。

在收获满满的刘厚军身上,我们领悟到:扶贫是个双向的过程,既需要党和政府的精准帮扶好政策,也需要贫困户主动伸出勤劳之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依靠自身努力斩断穷根。正如刘厚军所说:“妻子不嫌弃我残疾,为这个家撑起了一片天,摘掉贫困帽子,我很有信心。”

党建引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微米”

镇安县畜牧兽医中心充分发挥脱贫攻坚阵地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规范党组织生活,定期召开党员会议,开展党日活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微米”,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家家户户,脱贫不脱政策,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2016年脱贫9户29人;2017年脱贫17户56人;2018年脱贫114户333人。畜牧中心干部帮扶了96户,占全村贫困户145户的63.4%。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走出机关,常住村上,吃农家饭、说农家话、想农家事,逐户走访群众,随时倾听民意,统筹做好“扶志”“扶智”,为贫困户制定巩固提升帮扶措施,在脱贫的路上,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