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无障碍辅助浏览

世外桃源—龙洞川

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十分向往现实里也能有一处世外桃源,哪怕是接近于那种神秘、瑰丽的地方。但书中记载难以寻觅、华夏南北地域辽阔,终究是难以搜寻了,便就在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筛选。

这一筛选,还就真发现了一处世外桃源:西口龙洞川。

从高峰集镇往东走,过了范家河,便就进入了一个幽深狭长的峡谷,曰:滴翠峡。峡如其名,夏日绿意盎然、青翠欲滴,秋日红叶漫山、层林尽染。公路沿河在山脚逶迤蛇行,一侧是壁立千仞的山体,一侧是清澈见底的河流。连绵青山对立相望,相互比着个子,一会儿你比我高出一个头,一会儿我又比你矮了大半截,山体峰峦叠起,如波浪一样延伸着,而山与山之间相隔的距离却似乎保持了平行线定律,始终不宽不窄只容得下一条路和一条河。峡谷因此十分幽静,除了偶尔驶过的汽车带来一点现代化的引擎声外,其余全都是最自然的潺潺水声、鸟语蝉鸣和风儿吹过苦竹林的声音。如若是夏天徒步于峡谷当中,定会感到绿荫蔽日、凉风徐徐,使人不由得想逃离城市、抛开名利、砸了手机,就在这河边的某块巨石上,搭一间茅屋,做一个自我的齐天大圣。——此为龙洞川曲径通幽之所在,也为其别开洞天的特色埋下了伏笔。

出得峡谷,公路立刻就站了起来。迎面的一道山梁上,公路蜿蜒回转,画着一个又一个的S。每拐一个弯,眼前就豁然开朗,一步一景,看得见许多秀颀的景致来。可以明显感觉到海拔在直线上升,路就成了梯子,越来越高。此时,回头往西看去,只见崇山峻岭、层峦起伏,如同是一座山推着一座山,一直到天边。最好是晴天的傍晚,夕阳西下之时,驻足用情欣赏,则更有长河落日圆的诗情画意。

而向前再拐一个弯,其景更为独特。先是在对岸山上,神奇地突兀着两块巨石,一高一低、如父子亦如兄弟。巨石自成一体,却有着山一样的雄伟。两个巨石上面皆有亭子,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隔河相望,亭子近在咫尺却难以触及,犹如人间仙境。另是在S的末尾,公路右侧,有一棵千年橡树。树皮古朴苍老,而树冠绿叶葱葱,充满朝气。千年橡树于此,犹如黄山迎客松,迎接着每一个进入龙洞川的人。

接受了千年橡树的迎接,就直接进入了龙洞川。

哬!这是多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平原啊。所有的土地就好像是推土机整平过一样,都在一个水准面上,平坦而又开阔,似是玉皇大帝餐桌上不小心掉落到了凡间的大煎饼。山好像是被土地挫败了,自觉地靠边站,腾出了宽约一里长月七八里的小平原,平原之上田畴交错、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炊烟袅袅。两条小河在这里交汇,一条东西走向一条南北走向,一条冬暖夏凉一条四季恒温,两河相汇之处,泾渭分明、冷暖自知,十分神奇。

龙洞川上人口稠密,多为吴姓,相传是在明清时期由广东、江南一代迁入。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更迭他们已经逐渐与龙洞川融为了一体,但仍然保留着尊师重教、虚心好学的习惯。吴姓家族历代人中,涌现出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人才。而以吴姓方言为代表的龙洞川方言,更是多少还保留着吴侬软语的味道,说起话来语调优美,如同无锡评弹,悦耳动听。想着即使有再大的火气,遇见了此等温柔的语调,怕也只能是烟消云散、一笑了之了。

龙洞川东行五里为西口集镇所在地,北行十里为镇安鱼米之乡——程家川,位于两条路交叉位置的龙洞川也就成了交通枢纽和客货集散地。早些年,西口区在龙洞川设立了中学、医院、粮站、供销社、供电所、林业站等机关单位,所以龙洞川也就成了西口镇的政治文化副中心。也由此,催生出了龙洞川的商机。

龙洞川人对商机的把握很单纯质朴。他们大多是在路口位置摆个小摊,挣点糊口小钱。而小摊的主营业务又十分单纯,卖凉粉的决不卖豆腐,卖麻花的决不卖蔬菜,彼此之间互不侵占商机和经营范围,各自守护着自己的小垄断,也成就了龙洞川商业的一大亮点特色。每日清早,这些小摊主们陆陆续续地拎着凳子,背着装有麻花、豆腐、凉粉的框子,就在路边坐下了。这仿佛就是他们的生活,至于挣不挣钱,利润有多大,似乎都不是十分重要了。他们的生意之间没有竞争,反倒让他们更加亲密。

提起龙洞川,就不得不提到聂家沟。沿龙洞川往西口镇方向走,不到一里地左手边便是聂家沟。沟中居民多为回族,多年来一直保留着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也始终保持着与汉族同胞的和谐相处。每到下午,聂家沟口的民族文化广场上,回汉群众相约一起,欢快地跳着广场舞,也成为了龙洞川上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龙洞川上三座雄伟的大山,站在川道上仰望,就仿佛头顶的天是被这三座山撑起来的。三座山中有两座建有石寨,分别是吴家寨和辛家寨,他们坚守着龙洞川,见证着她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时至今日,吴家寨的南坡下,还长眠着数位为了新中国英勇牺牲的烈士。曾几何时,这两处寨子是当地群众躲避战乱的福地,人们登上它就等于抵达了平安和幸福。如今,龙洞川儿女走下山来,建设家乡的时候,它们又静静地俯视着龙洞川的变化。就像是伟岸的父亲,在孩子小的时候,把孩子扛上肩头,等孩子长大了,就放下来让他自己走路,它们如此沉默地看着龙洞川日新月异的变化,于无声中也成为了一部厚重的史书。

......

龙洞川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汉回群众团结奋进、南北移民相互交融、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他们相互协作,共同绘制出了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奏响了一首幸福的交响曲,歌唱着欢快与自然,歌唱着世外桃源最美的天籁。

(作者刘健,1986年11月出生于陕西镇安,喜好文学,热爱写作,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员,商洛市青年作家协会员,现供职于中交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

返回首页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