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0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评选结果,陕西省4名学员入选,其中,镇安县高素质农民余之超成功入选,这也是商洛市首位职业农民当选。
余之超,女,1982年2月出生,镇安县云盖寺镇人。参加县农业农村局农科教中心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后,带领职业农民创立了镇安县秦绿苑家庭农场,云镇手工挂面厂等,现任镇安县秦绿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镇安县高寒食用菌木耳产业协会长、镇安县手工挂面协会长。2017年3月被镇安县妇联会当选为巾帼创业就业带头人,同年5月当选商洛市第三次妇女代表,12月主导研发的“一种手工胚芽挂面的制作方法”获商洛市科技一等奖并申请为专利产品;2018年1月被商洛市人民政府任命为第二届商洛市“十佳创业明星”,9月被商洛市人民政府评为商洛市首届“十佳农民”,11月主导研发的“立体塔式木耳种植架的研发及木耳栽培技术”获商洛市人民政府科技二等奖并申请专利。
选择“农民”职业,培育企业骨干
大学毕业后,余之超看准家乡绿色、无污染农业的机遇,放弃闯荡大城市的想法,回家发展了食用菌种植。2016年她率先报名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学习,从此余之超成为了一名职业农民。这让当地许多人感到不解,穷山沟沟里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大学生,怎么又回来操持祖祖辈辈的行当?余之超坚持自己的看法,不顾身边人的规劝,毅然在自己家地里种植了1亩木耳,为了提高木耳种植技术,她在参加县农科教中心组织职业农民培训的学习过程中,白天在从事木耳的田间管理,跟着种植木耳的老师学田间管理,晚上在家里学习木耳种植技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试种的一亩木耳喜获丰收,比种植传统作物多少入了3000元。余之超将建立家庭农场、扩大种植规模的想法告诉家人,获得了父亲的支持。随后,她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流转土地230亩,建立了镇安县秦绿苑家庭农场,她动员家庭农场的6名亲友同年报名参加职业农民培育学习,目前,她公司的骨干成员高级职业农民2人,中级职业农民4人,初级6人,他们个个都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也是她企业的骨干。
坚持“科技兴农”,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余之超按照“公司+园区+农户”的思路,成立镇安县秦绿食品有限公司,在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建立木耳标准化种植基地,与附近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带领群众共同发展木耳产业。她坚持“科技兴农”方针,投资500余万元,与相关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研发适合本地发展的食用菌菌种和种植设施,使产品产量和质量“双提升”。联合食用菌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研发了适宜当地种植的木耳“高寒菌种”,并试种成功,食用菌产量增加了15%以上,木耳等食用菌质量得到了提高。为了解决山区土地资源稀缺,这一难题,她在县农科教中心(农广校)的支持下,带领相关技术人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相关成熟的种植设施和技术,仿照木耳生长自然环境,研发出了适用山区种植的“立体塔式木耳种植架及木耳栽培技术”,并申请了国家专利。2018年11月,该技术获商洛市人民政府科技二等奖。
融合产业链条,发展循环农业
为了保障食用菌菌种的品质,降低生产种植成本,余之超流转土地30亩,筹措资金1100万元,建设了年产500万袋食用菌菌种的工厂一座。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范要求,生产适合本地发展的“高寒食用菌”菌袋,为家庭农场及附近农户充足稳定的提供高品质木耳菌种,保障木耳等食用菌发展需求,大幅度降低了木耳的生产成本。余之超十分重视发展循环农业,食用菌菌种以小麦秸秆、麸皮等农业废弃物和林木科管枝条为原料,生产出木耳后,将废弃菌包再次利用。建立“木耳菌包生产-木耳栽培-黑木耳废菌包-草粪腐菌的栽培-有机肥生产(绿色能源生产)”的循环产业链条。解决农民长期使用化肥使土地板结有机质缺乏的问题,促进农业和林业健康绿色循环发展。
加强品牌化发展,坚持标准化示范
余之超带领家庭农场始终坚持“以质取胜”和品牌化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开发家庭农场产品,打响木耳知名度,余之超注册了“清野秦绿”商标。结合国内先进标准体系,编制了木耳种植标准,涵盖了菌种培育、制作、木耳田间管理、采收、分级、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记录木耳生产台账,严把投入品关口,严防木耳病变传播。先后通过了良好农业行为认证(GAP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2018年8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年12月陕西省质量强省工作推进委员会认定公司生产的“清野秦绿牌”木耳产品为陕西名牌产品。2019年农场被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认定为“陕西省第八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产业发展
2017年初,余之超积极响应“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号召,吸纳了西华村60多名贫困户在从事食用菌种植相关工作,解决当地40多户、200余人就业。2019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相关政策,大力开展带贫益贫工作,通过务工就业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发展产业得现金、土地流转得租金等形式联带贫困群众发展木耳增收。雇用建档立卡户务工42人,人均收入1万元;资金入股分红6.8万元,受益群众112户;流转土地70亩,群众获取地租收入2.5万元;租赁村集体大棚19个,支付大棚租金8万元;借助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培训贫困户98人;建设木耳产业示范基地5个,发展木耳30万袋,带动贫困户70人,成为带领当地脱贫致富的一个标杆。
2014年以来,镇安县农业农村局农科教中心以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坚持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重点围绕生产经营型、劳动技能型、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等农业实用性人才计划,培育了一大批在果业、畜牧业、食用菌等产业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高素质农民,他们即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目前,全县共培育认定初级职业农民1319人,中级职业农民38人,高级职业农民21人,他们都已成为全县产业发展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