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可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因其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成为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依据近期田间虫情调查、气象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二代粘虫在我县的部分区域偏重发生,幼虫危害盛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
预报依据
1.麦田一代幼虫 监测调查,一代粘虫发生危害较轻,麦田平均残虫量0.22头/m²,较去年平均偏高1.5%。
2.玉米二代幼虫 据近期调查,二代粘虫在高峰镇的青山村,茅坪回族镇的五福、红光和腰庄河村,回龙镇的枣园子村零星发生,危害面积约220亩,平均为害株率1.2%,百株有幼虫0.2头;严重田块为害株率6.2%,百株有幼虫3头。
3.气象条件 4月下旬至5月中旬,我县降雨量偏多,田间湿度较大,初夏汛雨开始时间较常年略偏早,有利于一代粘虫成虫迁入及二代粘虫发生。6月份降雨适中,温度偏高,预计对二代粘虫幼虫发育及危害有利,但对其繁殖有所抑制。
防治意见
粘虫属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国内已有多次暴发成灾的历史,给秋粮作物造成严重损失。请各镇办严密监测二代粘虫发生动态,并及时组织群众开展防治,严防局部暴发成灾。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工作,减少粘虫食物来源。农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翻耕整地,消灭幼虫、虫蛹。同时,加强间作、轮作,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2.物理防治 通过人工扑灭幼虫、虫蛹、虫卵等,降低虫害密度,减少繁殖来源。可在田间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以减少产卵量;可在成虫产卵的高峰期,在田间设置草把诱导成虫集中产卵,然后将草把集中烧毁,减轻危害;同时,可以将糖醋液(糖3份、酒l份、醋4份、水2份,加适量敌百虫或其他杀虫剂搅匀),装入小塑料盆或其他敞口的红色或黄色容器中,夜晚放置在田间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 当玉米百株有虫20〜30头时,可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或2.5%功夫乳油30毫升、或1.8%甲基阿维菌素乳油50毫升兑水30公斤全田均匀喷雾。虫龄大时要适当加大用药量、喷水量。喷药时间最好选在早晨或傍晚,以提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