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坪镇根据市县部署要求,坚持“结合实际、规范实体、突出实效”的原则,以“五化”建设为导向,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标准化建设。按照利民便民、实用节约的原则,在机关门口和司法所设置"一厅四室";筹资3万余元,对办公场所进行了改造升级,设立了LED电子屏,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档案柜等设施。同时,筹资100余万元对12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改造升级,在场所布设中优先保障村综治中心建设,做到“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设备”,为全镇综治工作开展提供了充分的软硬件保障。
一站化办公。整合站所力量,设置便民窗口,打造服务群众综合性“一站式”平台,推行“中心吹哨、站办报到,一站受理、分流办理,限时办结、及时反馈”运行机制,由综治中心统筹派出所、司法所、农综站、社保站、市监所等职能站所的力量,采取综治中心、业务站所常驻,公安、司法轮值的形式,在镇综治中心常态化开展信访接待、矛盾调处、问题研判、便民服务等工作。今年以来,镇综治中心及便民服务窗口共接待群众来访72人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7件,办结网上信访38件,为民代办各类事项892件。
网格化治理。根据镇情实际,构建了干部队伍、群众自治、社会力量相结合的网格化治理新格局。依托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1844”机制,加强村支部对村域治理工作的领导,构建了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片长)“三级联动”治理体系,全镇设立片区222个,成立片区党小组67个,配备片长222人,包联群众5044户。同时,充分发挥治安联防队、“红袖章”等工作力量和“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乡贤能人、平安建设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成立调委会12个,培育法律明白人69名,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信息化支撑。充分发挥“片长掌上通”APP和基层治理微信群作用,搭建治安防控及民生服务立体化、扁平化指挥调度网,努力实现新政策第一时间学习,小苗头第一时间发现,小矛盾第一时间化解,小服务第一时间到位。今年以来,全镇共通过“掌上通”上报处理各类信息34918条,其中政策宣传类信息14309条,矛盾纠纷类信息1925条,隐患预警类信息12028条,治安联防类信息837条。
多元化调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综治+”工作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和排查、研判、评估、调处、回访“五步工作法”,坚决防止把“易事拖难、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今年以来,共调处群众身边的婚姻婚恋、家庭邻里、林田四界、征地补偿等矛盾纠纷57件,化解率100%,无因排查不到位或调处不及时引发的“民转刑”或集体访。截至目前,全镇无重特大恶性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平安创建“九率一度”显著提高,全镇治理效能持续增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