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模式
镇安2013年前3季度经济运行平稳 增长压力较大
时间: 2013-11-10 11:32 来源: 镇安统计信息网 编辑: 李清海 浏览:

 

今年以来,在镇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求好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决策部署,克难求进,主动作为,积极化解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压力,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农业、工业、建筑业和商业等实体经济指标增速均处于较快增长区间。止9月底,实现生产总值43.73亿元,增长13.4%,占年计划64.6%,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落,但高于一季度。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5.4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23.64亿元,增长21.8%,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0.2个百分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第三产业14.65亿元,增长6.6%。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各级各部门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深入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先后争取“两联一包”扶持资金1.54亿元,全县农村经济在上半年触底后,三季度实现反弹。止9月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1亿元,增长4.3%,增速较上半年回升0.5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丰收在望。全年粮食产量9.2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0.4%。其中,夏粮产量3.55万吨、秋粮产量5.74万吨。  

    ——林业生产成效明显。止9月底,全县实现各类绿化造林5.5万亩,完成经济林建园3.35万亩,完成低产园嫁接改造6万亩,春夏季经济林木科管30万亩。板栗产量7000吨,核桃产量4598吨。    

    ——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前三季度,全县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广生态养殖,累计新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户32户、规模养鸡户12户,建成肉羊规模化养殖场1个、白山羊保种场1个,新增肉羊专业户11户。全县猪、牛、羊、禽存栏分别达到12.2万头、1.42万头、9.42万只、50.4万只。肉类总产量0.8万吨,禽蛋产量0.41万吨。    

    (三)工业经济企稳向好。今年全县紧扣工业经济年度发展目标,坚持“突出抓招商、集中抓项目、重点抓争资”的工作思路,将“上项目、扩总量、调结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止9月末,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户,15个工业类项目完成投资20.1亿元。工业经济增速也自一季度以来持续向好。1-9月份,完成工业增加值11.67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14亿元,增长41.0%,占年计划8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26.2%。  

(四)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坚持将项目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紧紧围绕“山”和“水”两篇大文章,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全县60个重点建设项目在建率达100%,国网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北阳山风能开发等前期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项目策划工作不断强化,县项目信息中心储备重大前期策划项目达128个、总投资540亿元。同时,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强,以全市旅游、工业两个专题招商宣传推介活动为中心,利用好“十七洽”、陕西侨商会等已有招商平台,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25亿元,占年计划125%。在这些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5.2亿元,增长28.4%,占年计划73.3%。  

(五)消费市场增势平稳。县委、县政府继续加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力促消费市场转变结构、提档升级,止9月末,全县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户,顺利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百利得超市连锁农家店30个。同时,注重发挥旅游产业对消费的带动,通过央视、十七洽、秦岭生态旅游节、摄影大赛、名家采风等宣传平台,营销旅游产业,“中国栗乡·山水镇安”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前三季度,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增加,旅游综合收入预计达到17.33亿元,有效地拉动了消费需求。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7亿元,增长12.1%,占年计划66.5%。  

(六)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金按时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足额兑现,农科教文社卫和住房保障支出达到84344万元,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571万元,小额担保贷款5478万元;积极开辟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15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4%;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万人,创收6亿元,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止9月底,全县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88元,增长11.8%,占年计划74.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644元,增长14.5%。  

(七)财政收支持续增加。全县各级财税部门严格按照财税收入年度目标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营改增”重点工作,全力挖潜增收,着力优化支出,全县财政收支实现双增。前三季度,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47亿元,增长12.9%,占年计划67.7%;地方财政收入1.57亿元,增长11.3%,占年计划70.1%。财政支出12.5亿元,增长18.1%。  

(八)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前三季度,全县各类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货币政策,顺应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止9月底,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均有所增加,存贷比达到42.5%;各项存款余额50.47亿元,增长17.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40.47亿元,增长22.4%;各项贷款余额21.43亿元,增长12.3%。其中,短期贷款12.92亿元,增长11.4%。中长期贷款8.52亿元,增长21.7%。  

(九)非公经济发展迅速。1-9月份,先后纳新“三上”企业11户,全县非公经济的规模继续扩大、实力持续增强,呈现出健康发展态势。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22.2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81%,占全县经济的比重连续四个季度超过50%。  

二、存在问题  

(一)从年度考核看,主要指标完成不理想,考核形势较为严峻。一是部分经济指标未达到目标要求。三季度,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的评比情况较一季度、上半年有所改善,总体上呈不断向好态势。但与年度目标相比,我县一些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仍不乐观,有几项指标的增速未达到年度目标任务,还有几项指标的实际进度未达到计划进度,考核形势依然严峻。二是支撑指标质量下降。一些支撑指标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影响了主要经济指标的评估。  

(二)从运行情况看,实体经济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稳增长压力较大。今年建筑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在稳增长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而其他实体经济则“表现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业经济增势放慢。年初以来,受畜牧业、林业增速下滑的交替影响,全县农业经济一直呈低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二是工业生产不稳定。受宏观经济下滑、市场环境趋近和企业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生产不稳定,工业拉动经济的稳定动力作用趋弱。三是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在建重大项目中,基础设施项目好于产业类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好于市场融资项目。受投资政策变动、投资环境趋紧、企业预期收益不好、业主投资信心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部分项目建设进展慢。四是服务业增速下滑明显。今年以来,受大环境、大政策影响,服务业增速一直呈下滑趋势,进入三季度,其他服务业的快速下滑直接导致服务业增速降至6.6%,创近年来新低,直接影响了全县经济较快增长。  

    (三)从成果效益看,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受阻,促增收任务较重。一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压力大。由于小微企业起征点提高、结构性减税、财源短缺和骨干财源贡献作用下降的影响,今年除一季度外,财政收入增速一直低于目标增速,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二是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随着财税增收困难和民生支出压力、配套要求压力不断加大的交织影响,财政收支的缺口不断拉大,而且新增收入远不能满足新增支出的缺口,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三是城乡居民增收困难。外部市场不景气,本地就业岗位有限,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加大,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加受阻。农资价格高企,各种经营成本提高,“挤占”了城乡居民的经营收益,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长放缓;较大的收入基数使较快增长更加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是抓好农业生产。加强冬季麦田管理,确保全县小麦安全越冬,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基础;加强防灾减灾,做好防寒、防冻、森林防火应对工作;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障农民切身利益;抓好特色产业、畜禽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提质增效,强化秋冬经济林综合科管,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抓好纳新培育工作。加快“三上“企业纳新工作,促进今年已申报但还未经审批的企业尽快入库,做大我县“三上”企业“盘子”,彻底解决“三上”企业整体规模小的问题。  

三是抓好工业生产。继续坚持“一企一策”的办法,帮助规模工业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力促所有规模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进度,为全县工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抓好项目建设。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加快推进前期项目,确保重大项目有序接替;按照“一城两区五镇”的总体布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五是抓好服务业发展。做好木王山3A景区创建工作和“秦岭美丽乡村”创建各项工作,提升旅游品质,提高发展质量;积极实施农机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农超对接”,不断挖掘内需潜力;抓住年底的消费高潮期,引导商家开展好促销活动,强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六是抓好财税增收。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确保税收应收尽收;扎实做好“营改增”工作,确保各项数据衔接;合理安排好各项财政支出,保障民生支出,保证每一笔钱都用到“刀刃”上。  

七是抓好城乡居民增收。积极组织好烟叶、核桃、板栗等农产品的收购工作,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各项惠农补贴和城乡低保、养老保险等社保津贴按时足额兑现,确保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持续增加;创造条件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创造条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