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模式
镇安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16 10:44 来源:发展改革局 编辑: 发展改革局 浏览:
索 引 号 za779940273-2023-000912 发布机构 镇安县政府
发布日期 2023-02-16 文  号
是否有效 有效 有限期限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以及多轮疫情的反复冲击,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围绕“保二争一”总目标,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克难攻坚、真抓实干,高效统筹“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12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迈上新台阶。

(一)经济运行稳进提质,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以“稳增长、稳投资、稳预期、稳信心”为主线,出台了《稳经济39条措施》,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一、三季度我县两次荣获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县”称号。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8.3亿元、增速4.7%,全市第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4.3%、全市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3%、全市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3%、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9%;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同口径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是33001元、12898元,增长4.7%、7%,均居全市第二;新增个体工商户2433户、私营企业325户,同比增长6.57%,非公经济占比达到56.44%。

(二)聚力攻坚破除难点,项目建设再攀新高。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坚持“周调度、月督导、季考评、年考核”推进机制,17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8.3亿元,占年计划120.2%。中国·镇安兰花产业园、云镇水库等58个项目建成运营,西康高铁、G345庙坡岭隧道和庙沟隧道及引线工程等项目快速推进,丹宁高速、西康高速镇安北立交、金台谷民宿康养等重大前期项目即将开工。我县在全省二季度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评价中排名全省前列、全市第一,在半年和年终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测评中均居全市第一名。出台《激励乡党回乡投资十五条措施》,实行“五个五”招商工作机制,招商签约项目144个、到位资金179.7亿元、增长40.6%。

(三)三次产业协同发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优一产,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2.6万亩,粮食产量7.08万吨,全省夏粮收购暨重点工作推进会在我县召开。茶叶、蚕桑、烤烟、魔芋、中药材主导产业“五朵金花”竞相绽放,提升改造茶园1.7万亩,养蚕1.1万张,种植烤烟2.8万亩、魔芋0.8万亩,新发展中药材4万亩。达仁镇、象园村分别被命名为全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示范镇、村。强二产,出台了《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做大做强清洁能源,汉白玉、石灰石、钨、铅锌新材料“五大支柱工业”,月河抽水蓄能电站完成整体进度的75%,米粮抽水蓄能电站预可研通过国家评审,西口、达仁、高峰3座电站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钨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尧柏集团水泥智能化生产线项目进展顺利。活三产,出台了《加快生态康养产业发展的决定》,塔云山5A景区创建全面启动,侏罗纪梦幻世界3A景区正式命名,西影集团镇安影视基地挂牌成立,塔云山、木王山入选全省第二批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名单,云盖寺古镇老街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丰收村入选全国美丽休闲乡村,我县入选“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名单。

(四)脱贫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面推行“五强化五确保”,持续打好“五大攻坚战”,深入开展“百日提升百日督帮”行动,聚焦2.48万脱贫户、1554户监测户精准监测帮扶,无一人返贫致贫。42所“公建民营”村卫生室全部投用,1693口直饮水窖全部消除。苏陕协作、中央定点帮扶、省内对口帮扶工作扎实推进,投入帮扶资金1.34亿元,实施项目61个,顺利通过国家考核评估综合核查。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个,建设秦岭山水乡村示范村45个。创新推行“五个五”机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三五”机制被国省推广,全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三五”机制现场会在我县召开;《配建“五小设施”强化搬迁后扶实效》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实施“五小工程”接续乡村振兴》和《绘就山水田园画境木王》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五)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城市品质蝶变跃升。围绕打造“名县美城”,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县和省级文明县城、县城建设示范县,深入推进精致镇安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聚焦“三拆、三园、三面、三入、三手、三管”,拆出土地和空间98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城市公园、口袋公园13个,建成健身运动休闲步道16.1公里,实施棚改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4个、道路“白改黑”4.8公里、河道治理5.5公里,更新墙面25万平方米,规范门头牌匾3000余块,埋设雨污分流管网3.2公里、线缆入地18公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品质显著提升。

(六)秦岭保护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坚持“查事先查人、查人深查事”,深入开展秦岭“五乱”问题排查整治及“回头看”,累计立案27起、刑事处理25人,纪律处分17人。扎实做好小水电站整治“后半篇文章”,顺利完成小水电资金奖补工作。完成营造林13.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5平方公里,磨石沟小流域项目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我县被评为全省水利专项考核评估优秀县。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主要河流出境断面监测水质稳定达标,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50天。成立全市首家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发放“生态贷”2.9亿元。《“四个三”机制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被国家发改委刊发推广,《打好生态牌,做足林文章》被评为全市首批创新典型案例。

(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内生动力持续激发。出台了《加快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地三十条措施》,全面推行专办、领办、代办、帮办、一网通办“五办”审批服务机制,常态开展项目“集中审批周”活动,线上政务服务同比增长31.2%。开通了县长专线电话,建立营商环境企业家早餐会和“您有急难愁盼事——县长面对面听您说”晚茶会制度,累计协调解决问题135个。稳步推进秦创原镇安科创中心建设,全县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0.52%,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积极扩大开放合作,全年外贸进出口实现4594万元,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4.2亿元,同比增长10.5%。

(八)精准施策惠民利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领域支出29.3亿元,占总支出的82.1%。41个民生项目完成投资26.1亿元,占年计划132.2%。抓实稳就业促增收,开发公益性岗位6767个,城镇新增就业2296人,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6.6万人、创收8.5亿元。“镇安月嫂”荣获全国创业创新大赛“创翼之星”奖。加大办学条件保障力度,实施义务教育项目20个,建设中小学8个。大力实施“名校+”战略,新增学位1005个,高考本科上线1665人,高考综合评比全市第一,县职业中学被认定为“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柴坪、米粮2个医废中转站项目建成投用,大坪镇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主体完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入选国家典型案例,全市医保工作“争创一流”现场观摩会在我县召开。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云盖寺镇被评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我县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

(九)强化法治保障护航,治理效能充分彰显。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扎实开展“积案大清理、迎接党的二十大”活动。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综治视联网实现镇村全覆盖。探索推行“123”智慧矛盾调处机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加大涉黑涉恶、黄赌毒、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实现了刑事、治安案件同步下降。“1+N”乡村健康驿站做法全市推广,全市“人盯房、房管人”工作现场会在镇安召开。深入推进安全生产“1598”行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茅坪回族镇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创建通过验收,我县被评为全省平安县,庙沟镇双喜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回望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饱含着全县干部担当作为、苦干实干的辛勤付出;实现的每一程跨越,都留下了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笃定前行、追求卓越的无悔足迹。面对多轮疫情冲击,需求减弱、供给收缩、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全县上下众志成城、拼搏奋进,在攻坚克难中开创了工作新局面,在实现“一厅四地”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然而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与目标要求还有差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面临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一是经济稳进提质仍需加力,争资引资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二是首位产业集聚度不高,富民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培育;三是生态保护需久久为功,综合举措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四是民生领域尚有短板弱项,社会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采取强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推动镇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升级,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以西商融合发展为契机,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围绕县委十九届四次全会确定的“12345”工作思路,加快打造“一厅四地”,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镇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5%和8%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内。

三、2023年重点工作

(一)坚持转型升级赋能,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农产提质。聚焦特色农产“五朵金花”,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景区化、品牌化、绿色化“四化”提升,全年改良茶园2.1万亩,科管桑园3万亩,发展烤烟3.1万亩、魔芋8000亩、中药材3万亩、食用菌3200万袋,科管板栗、核桃30万亩。抓好西口智慧水产、高峰兰花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运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加快名优新特、“两品一标”认证,提高“镇安大板栗”“象园茶叶”“云镇挂面”“镇安腊肉”等农特产品品牌竞争力,着力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实施工业倍增。全面落实《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突出发展清洁能源,汉白玉、石灰石、钨、铅锌新材料“五大支柱工业”,着力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医药“四大产业集群”,提升园区招商引资、创新创造、引领孵化“三大承载能力”,力促月河电站首台机组10月底前并网发电,米粮电站年底前开工建设,西口、达仁、高峰3个电站早日挤进国家规划盘子;推进柏宏欧利环保编织袋、陕西有色和陕西环保钨新材料产业、铅锌矿业整合重组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园区提档升级,全年新建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新纳规工业企业5家,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2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为三年实现工业倍增打牢基础。 

壮大康养产业。全面落实《加快生态康养产业发展的决定》,启动木王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创建,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塔云山5A级景区创建,实施景区民宿、特色产品、特色餐饮“三大提升工程”,全力建设秦岭天池等24个生态康养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推动康养产业融合升级,培育形成百亿级康养产业集群。组织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持续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力,力争旅游业恢复到疫前水平。

做强县域经济。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建设“四个平台”、完善“四个体系”、发展“三个经济”,全链式、全过程、全要素推进,助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细化“一县一策”“一县一业”事项清单,着力打造清洁能源、汉白玉新材料产业集群。推进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力争把县国投公司打造成为一个总资产超25亿元的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二)坚持项目建设夯基,积蓄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精深谋划项目。紧盯国家政策导向、资金投向和产业方向,围绕“两新一重”、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精准策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谋划项目200个以上,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抢抓“十四五”中期调整机遇,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省市计划盘子。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借智借力推进项目前期,努力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确保项目建设接替有序、滚动发展。

精准招引项目。继续落实争资引资“三个一”制度,瞄准中省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省级专项资金,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积极争取中长期贷款,争取各类资金27亿元以上。围绕15条产业链、标准化厂房、“3+N”产业集群,开展专题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用好丝博会、京津冀、长三角招商会等重大活动平台,全年引进1个链主或龙头企业、1个高品质酒店、2家总部经济企业,招商到位资金180亿元以上。

精细建设项目。围绕“力保第一”目标,持续推行“五个一”领导包抓机制和专班推进机制,打响“项目建设季度擂台赛”,全面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突出抓好抽水蓄能集群等十大战略、钨新材料产业园等十大工业、城区雨污分流等十大城建、包茂高速镇安北立交等十大基础设施、老年护理院等十大民生“五个十”重点项目和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等15个季度拟观摩项目建设,强化土地保障、加快手续办理,一季度、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率分别达到60%、100%。力争全年建设项目195个,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

(三)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突出规划引领。深入践行全市“四个四”理念,引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围绕“四个美丽”,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认真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大力推动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进度。优化道路交通组织,积极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力保障西康高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G345庙坡岭隧道和庙沟隧道及引线工程,启动高铁大道、高速大道、包茂高速镇安北立交、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市运动公园建设,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提高城镇品位。紧盯精致镇安城镇建设目标,持续实施雨污分流管网、道路“白改黑”、外立面改造、线缆落地、健身步道、口袋公园、水体治理、5G智慧停车楼等工程,新增天然气入户1500户、停车泊位1500个。加快岭南路等15个棚户区、电力局职工住宅楼等1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力促火车站片区商住综合体等19个新建项目早日开工。加快建设高水平“光网镇安”和“无线镇安”,完善全县骨干光纤网络布局,加大千兆光纤网络建设。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IPv6升级改造和5G网络建设,实现核心区域、重点区域5G信号连片优质覆盖。

提升管理水平。围绕共建西商融合和“双10”目标,纵深推进“五城联创”,狠抓城市管理,常态化推进“312”工程,完成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建设。推动县城绿化管护和清洁保畅,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促进县城管理服务市场化改革。深入开展洗车站点、建筑立面、广告设置、泔水乱排、夜间“清废”、建筑渣土、扬尘治理、餐饮油烟污染、城乡 接合部、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集中精力下茬整治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经营等市容市貌突出问题,营造干净整洁畅通有序的市容环境。

(四)坚持巩固衔接同抓,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不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突出抓好动态监测、产业发展、稳岗就业、资金项目、资产管理、搬迁安置、兜底保障、驻村帮扶八项重点工作,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动态消除风险隐患,确保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稳定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一人返贫致贫底线。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健全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因地制宜发展“五小项目”,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聚焦脱贫人口和农村“回流”劳动力实施就业帮扶,发挥社区工厂、就业帮扶车间和公益岗位作用,落实好劳务输出、稳岗就业和公益岗位开发等举措。

坚守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面积、提地力、提单产、提效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2.6万亩、总产7.4万吨以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3.4万亩。健全完善粮食收储和流通体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粮食仓储及配送中心项目建设,探索发展“社会化责任储备”,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落实“九统一”工作措施,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完成“旬河水乡”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全年创建示范镇5个、示范村50个,创建省级生态宜居示范村3个,新建农村垃圾污水站24个,改厕1500座,改圈2000个。完善农村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全力推进国家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创建工作,力促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通过验收。积极落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措施,聚力抓好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和41个重点帮扶村建设,把资源向农村聚集、力量向农村聚合。

(五)坚持绿色循环发展,推进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双提速。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落实《商洛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镇安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坚持“双查”机制,常态化推进秦岭“五乱”问题打击整治,全面整改中省环保督察反馈以及疑似问题图斑、群众信访举报等各类问题,定期开展“回头看”,坚决消存量、遏增量。落实有奖举报、损害者赔偿、五部门联合快查快处“绿色通道”机制,巩固农家乐(民宿)整治成果。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成营造林12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45平方公里。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巩固提升环境治理成果,确保空气环境质量稳居全市前列。抓实长江“十年禁渔”,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推进汉丹江流域涉重金属废渣整治,加快镇安县月西沟历史遗留硫铁矿综合治理,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开展土壤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

积极推进生态价值转化。紧盯“双碳”目标,扎实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积极实施“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项目,加快“双储林”项目建设,开展碳汇交易试点项目,推行“生态贷”发放,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双向通道,完成“林业+”“板栗云上认领”等典型案例,探索市级典型案例2个以上。

(六)坚持开放共赢引领,打造深化改革开放新高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秦创原镇安创新谷”“镇安县科技中心”“镇安县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3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以上。加快“一区三园”建设,年底前创成省级经开区,搭建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加快技术孵化,打造“成果转化先行示范基地”。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和全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创建。围绕打造“智慧云端·数字镇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推进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底层技术在社会治理、交通物流、医疗服务、商贸流通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融入西安大都市圈,加强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对接,做足“西安研发、镇安转化”文章,推动津陕协作、浦镇协作向全方位经济合作发展,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主动对接长三角、成渝经济圈,不断探索“总部+基地”合作模式,促使产业转移、资金合作、技术扩散跨区域自由流动。积极参加东盟博览会、广交会、进口博览会等国际国内各类展会,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000万元以上,培育出口企业3-5家。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加快推动政务服务“就近办”“智慧办”“免证办”“承诺办”,持续推进“五办”服务,启动企业投资项目“可承诺事项+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全面实施“容缺受理+承诺制”审批,积极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开展“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加强涉企违规收费监督监管,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培育“五上企业”40家以上,净增市场主体1300户。

(七)坚持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挖掘就业潜力。全面落实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统筹推进劳务输出转移、县内企业吸纳、重大项目务工、自主创业带动、公益岗位兜底等“五大举措”,积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会”“网络招聘会”等多种形式就业招聘活动,新增城镇就业19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万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00万元。

办好民生实事。坚持群众路线,用心用情纾民困解民忧,抓好“10+10+N”个民生工程项目,常态化滚动实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暖民心行动”。扎实推进教育改薄提升等十大民生工程,第二幼儿园教学楼、第五幼儿园、柴坪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楼等13个改薄项目年底前建成投用,建设城区垃圾转运站4座、5G(4G)基站60个,增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00个。聚力办好县城污水分流管网等“10件”民生实事,改造防洪渠1.7公里,铺设污水管网2.1公里,线缆落地30公里,启动县医院三级创建,完成绣屏公园提升改造和表功铺公园建设。抓实35个民生工程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3亿元以上。

完善公共服务。完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积极打造陕西省义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巩固“双减”改革成果。优化城区校点布局,改善县职中等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扩大城区学位供给。推进健康镇安建设,加快国家卫生县创建。持续完善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城市影院、演播厅、剧院、文化广场、“两馆一站”及镇村文化示范点建设。健全城乡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县文化场馆和金台山体育运动公园建设,提升基层文化体育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

(八)坚持底线思维导向,织密筑牢风险防线网络。

化解债务金融风险。强化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强化审计监督,加强隐性债务风险监测,坚决防止隐性债务新增。加强收入征管,培育骨干财源,涵养基础税源,巩固建筑业、烤烟等传统税源,全面清理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资源存量,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压减公用经费支出,提高财物使用效益,倡导节俭办公,压缩一般性支出,控制新增支出。

抓实安全生产防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1598”行动,巩固安全生产三年行动成果,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桥梁、隧道、电力、油气、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设施安全风险防控,严把矿山复工复产关口,加强尾矿库安全防控,坚决遏制重大特大事故发生。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着重做好老年人等重点群体防疫保障,全力加强重症防范救治。严密防范处置突发性地方金融风险,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电信诈骗,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推进“五社联动”,建立智慧社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平安镇安”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长效。做好重复信访集中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积极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镇安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人代会)(0210印刷).doc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