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za779940273-2024-001648 | 发布机构 | 镇安县政府 |
发布日期 | 2024-11-05 | 文 号 | 镇文旅函〔2024〕19号 |
是否有效 | 有效 | 有限期限 |
丁仕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带动镇安地方经济发展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全县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所提出的提案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立足生态功能县和生态康养首位产业发展定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全市打造“中国康养之都”和全县打造“秦岭最佳康养会客厅”总目标,坚持项目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之路,加快构建“医、养、游、体、药、食”协同发展的康养全产业体系,积极培育百亿级生态康养产业集群,全力构建“秦岭最佳康养会客厅”,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坚持高位布局,精心描绘生态康养蓝图。认真学习落实省市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政策和部署要求,将全县首位产业确定为生态康养,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康养产业发展的决定》,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实施方案》《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切实为全县发展生态康养首位产业和项目谋划建设提供坚强保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各镇村开展调研,科学编制了生态康养产业规划,启动“秦岭天池(月河)风景区”等规划编制,着力打造以县城及周边重点镇为中心的康养产业综合发展核心区,建设西部生态旅游和东部乡村旅游两大康养产业环线,培育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康养产业集群,全力构建“一核引领、两环支撑、多元驱动”的产业发展布局。
二是坚持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生态康养项目。以“三个年”活动为牵引,紧扣医疗、养老、文旅、体育、医药、食品六大产业体系,建立生态康养项目储备库,论证、策划、包装生态康养项目82个。组织举办“享22℃清凉·住山水好房”等康养专题招商活动23场次,招引德润文投、泊客康姆等企业财团26家来镇考察,成功签约合曼养生谷等重点康养项目13个。推行生态康养项目“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择优确定“十大康养”项目作为全县“五个十”战略项目,落实专办、领办、代办、帮办、一网通办“五办”审批服务,协助缤悦大酒店等8个康养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推动康养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建成、建成项目快达产、达产项目快入统。目前,已有57个项目转化为在建项目,兰花产业园、农渔融合生态康养等23个重点康养项目建成运营,天坤实业集团等11个康养企业纳规入统。
三是坚持强基固本,着力提升产业项目品质。积极推动“医养游体药食”六大产业深度融合,以公立医疗机构为龙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发展康复特色专科,支持养老机构开展中医养生康复服务,打造乐欢格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医养机构,实现了医疗资源与康复养生无缝对接。探索社会化养老新模式,加快县公办敬老院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健康养老项目建设,逐步完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做足“吃住行游购娱”文章,建成国家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秦岭山水乡村示范村95个,保护传承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5个,发展乡村旅游点10余处,镇安荣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非遗特色示范县,镇安海棠山云里营地被评为2023年度陕西省“十佳”露营地。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和美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完善提升城市绿道、健身步道、体育场(馆)和镇村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累计建成城市公园、口袋公园21个,健身休闲步道20.6公里,形成县城5分钟健身圈、10分钟公园圈。依托“天然药库”,按照“企业牵引、基地带动、项目支撑”的思路,不断加大五味子、天麻等中药材基地建设,提升中药产业科技含量,开发康养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以原生态、原产地、原基因健康食品为重点,发展壮大茶叶、蚕桑、魔芋、食用菌、畜禽等特色产业,制定发布云盖寺挂面等省级地方标准2项、《镇安象园茶团体标准》等县级标准3项,参与市级地方标准制定16项,认证“镇安象园茶”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3个、国家有机产品3个。
四是坚持激发活力,不断丰富生态康养内涵。大力实施酒店民宿、特色产品、特色餐饮“三大提升工程”,加快培育气候康养、森林康养等新业态特色产业,不断强化生态康养产品品质建设。开元大酒店、缤悦大酒店等一批高品质酒店建成运营,规模级酒店达到10家。制定《小城镇安乡村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县城及景区周边为核心,在镇云沿线、镇回沿线、融合产业园区等11个区域,规划建设中高端旅居康养民宿集群15个,已建成木王山景区骊水山庄等民宿6个,罗家营星空茶宿太空舱等5家被认定为市级精品、经济民宿。开发利用生态气候资源,打造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高地,镇安入选“中国天然氧吧”“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塔云山云海景观获评全国“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入选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镇安入选国家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云盖寺镇入选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镇,丰收等3村入选“中国森林康养人家”,塔云山、木王山入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持续扩大“中国最佳生态康养旅游名县”“来安去安·小城镇安”等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6%和73%。
根据您提出的工作建议,深入细致的研究今后几年我县在加快康养产业项目发展,打造精品景区方面的总体思路、项目谋划、落地建设、景区发展、品牌创建和要素保障措施。总体来讲,今后几年,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创新理念、强化举措、夯实责任,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康养产业发展各项工作部署,加快实施生态康养项目,大力发展精品景区、各类产业融合园区、秦岭乡村和和美乡村,大力配套康养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体验的丰度,规范管理,加快推动全县生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秦岭最佳康养会客厅。
一是狠抓统筹谋划。紧扣生态功能县和康养首位产业的发展定位,瞄准西安关中“大市场”需求,走与西安大都市差异化的发展道路,谋划都市青睐的生态康养项目,达到引人流、引资金的虹吸效应,把康养产业发展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围绕全市“一都四区”和西商融合战略目标,紧扣“四提攻坚战”“六个做示范”重点任务,建设“一厅四地”,奋力发展生态康养首位产业,持续打造以县城及周边重点镇为中心的康养产业综合发展核心区,建设西部生态旅游和东部乡村旅游两大康养产业环线,培育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康养产业集群,全力构建“一核引领、两环支撑、多元驱动”的产业发展布局,谱写镇安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二是狠抓旅游品质。加快塔云山5A级景区、木王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持续抓好云盖寺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持续提升兰花产业园、鲤跃智慧三产融合产业园等标杆项目和金台山等景区品质。发挥陈彦、方英文等文化名人宣传效应,加大旅游产品、特色美食、民俗文化开发,编排一批文旅演艺节目,实施一批非遗进景区项目,开发一批具有镇安特色的文艺精品、文创产品,做强文化名片。用好森林、气候等特色优势资源,依托现有森林公园建设森林客厅、林间休憩驿站、森林景观瞭望台、森林吧台等森林康养设施不少于2处,创建各类森林康养基地不少于4家,推进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云盖寺镇试点镇以及丰收、桂林、罗家营3个“中国森林康养人家”建设,完成“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创建。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加快合曼养生谷等重点民宿项目建设,推进金台谷、海棠山泊客·云上牧野度假村、天荡归旅野奢帐篷等民宿项目落地建成,每年建成村落农庄特色民宿或野奢帐篷精品民宿不少于2家。做足“吃住行游购娱”文章,完善加强县城、景区、重点旅游镇村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和运营管理水平,开发一批生态康养、实景演艺、文创IP等沉浸式、体验性产品,丰富全季节特色旅游产品线路。
三是狠抓品牌创建。坚持文旅融合、景城融合、城乡融合,建设精致县城、精美城镇、和美乡村、美丽景区,巩固提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用好“中国天然氧吧”等金字招牌,加快塔云山5A景区、木王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品牌创建,提升云盖寺古镇等景区基础设施和智慧服务,打造“幸福年夜饭”“喜庆年猪饭”“北阳山牛(羊)全宴”3个特色美食品牌,持续扩大“来安去安·小城镇安”康养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是狠抓宣传营销。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的思路,精心策划举办木王山杜鹃花节、象园茶开采节、北阳山赶牛节等文旅宣传营销活动和马拉松赛、篮球赛、登山赛等精品体育赛事,及时选送、推介康养产业亮点节目在各大媒体平台播放,利用抖音、微信、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推介精品线路、美景美食、山水乡村、康养产品,全方位、多途径宣传镇安资源,全面展示康养项目建设成果。发挥陈彦、方英文等文化名人宣传效应,加大旅游产品、特色美食、民俗文化开发,编排一批文旅演艺节目,实施一批非遗进景区项目,开发一批具有镇安特色的文艺精品、文创产品,丰富全季节特色旅游产品线路,培育体育赛事、文化娱乐、研学旅游、展会节会等消费新热点。
五是狠抓要素保障。建立“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康养调研考察常态化学习培训机制,强化健康管理、健康养生、中医药保健、健康旅游、健康食品等领域的项目谋划、规划落实建设等方面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借智借力推进生态康养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康养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生态康养项目用地、资金投入、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切实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政策支撑和环境保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县文化旅游事业和生态康养产业的关心,欢迎您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镇安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