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za779940273-2025-001196 | 发布机构 | 镇安县政府 |
发布日期 | 2025-07-29 | 文 号 | |
是否有效 | 有效 | 有限期限 |
明道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山区防汛工作的建议的提案》(第34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一是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首部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7月19日开机试运营,填补镇安县以北、以西地区雷达监测盲区,有利于提升县域内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的预警能力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为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二是加快县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三合一”平台建设,整合应急、气象、水利、水文、资源等部门信息,实现监测预警信息实时共享,畅通临灾预警发布渠道。三是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明确2025年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报送任务的通知》《镇安县防汛抗旱指挥联动机制》《涉汛预警信息叫应机制》《驻地垂直管理单位预警叫应职责》等文件,形成以气象预警为先导,以应急部门为主导的防灾减灾指挥体系,严格落实暴雨洪涝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汛期灾害来临时信息畅通、反应迅速、调度及时,处置有效。
二、科学区划灾害风险区域。一是制定印发《关于复核修订防汛风险区的通知》,督促各镇(街道)和县资源、水利等部门逐镇(街道)、逐村组、逐部位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和要素等进行全面彻底排查,复核修订灾害风险区,对审定的221个地质灾害点、232个地质灾害风险区、179个山洪风险区,按照高、中、低风险区域确定受威胁的住户名单,逐一明确行政责任人、监测预警责任人、转移避险责任人和安全管理责任人,制作张贴明白卡,确保责任主体明确、转移对象精准、时机把握科学、转移安全有序、返回管理严格。二是完善四色台账,根据降雨强度和可能引发的灾害,结合预警级别,经过村组研判、镇审核,建立四色预警撤离台账,其中蓝色预警撤离人员170人、黄色预警撤离人员610人、橙色预警撤离人员1259户2898人、红色预警撤离人员2972户7068人,确保人员撤离精准到位。三是扎实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整改和“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保安全”专项行动,发现隐患问题209处,已整改到位46处、正在整改71处、长期监测92处,均建立工作台账,逐项明确整改责任、措施和时限,确保按期整改到位。县防指成立3个督导检查组,对全县15个镇(街)、12个部门的防汛备汛工作进行督查检查,发现问题103个,下达整改交办单53份,下发督查通报1期,举一反三,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汛期安全。
三、过细做好转移避险准备。一是夯实“五级”包保责任,落实30名县级领导包镇、176名科级领导包村、927名村干部包组、2529名基层网格员包户责任,特别是针对片区一级,逐户明确包联责任人、转移责任人、转移路线、转移信号、安置地点等信息,实现转移避险精细化管理。二是强化预案修编,下发《关于认真做好2025年防汛抗旱预案修编审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防汛抗旱预案修编审批工作作出安排。全县修编审批报备各类度汛预案681件,其中县级9个、镇级预案60个、村级预案612个。三是对现有物资进行清查盘点,对发电机、照明器材等防汛抢险设备进行了全面维修保养,在现有储备2大类65小类21万余件的基础上,新增采购150万元防汛抢险物资,用以补充镇村物资储备,做到有备无患。四是加强应急避险点建设,充分利用学校、村委会、闲置场所等,根据片区实际,对原有避险安置点进行研判分析、调整、优化,设立避险安置点667个,并配备床、被褥、米、面、油、方便面等基本生活物资,确保转移群众安置实现“五有”。
四、加强防御知识宣传培训。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时间节点,邀请省市专家广泛开展“安全大讲堂”和防汛救灾宣传教育,制作宣传展板100余块,发放宣传单2万份,出动宣传车16台次,着力增强全民防汛救灾意识。二是强化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全县防汛视频会议,复盘宝鸡凤县河口镇“7.16”暴雨洪涝灾害,对县镇村三级防汛责任人开展培训,有效提升应急能力和履职水平。三是及时复盘总结,对7月7日至7月10日降雨过程进行复盘,对工作责任链条、风险隐患排查、预警发布叫应、群众动员机制、预防应对措施等环节进行复盘梳理,不断改进完善工作举措,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感谢您对我县防汛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以后继续关心关注我县防汛工作,为防汛及经济社会发展多提供宝贵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