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模式
中共镇安县委 镇安县人民政府
2021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标报告
(2022年2月27日)
发布时间:2022-02-25 15:16 来源:镇安县政府 编辑: 王赟 浏览:
索 引 号 za779940273-2022-000170 发布机构 镇安县政府
发布日期 2022-02-25 文  号
是否有效 有效 有限期限

市第一考核组:

现将镇安县2021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本年度市委、市政府下达4项目标任务,完成2项,暂不考核2项。

1.高质量发展结合绩效评价,由刘学智同志负责,县发改局、科教局、经贸局等单位负责实施。具体情况是:

(1)综合质效指标共15项,超额完成指标2项: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0.22亿元,增长9.8%,增速全市排名第二,人均总产值3.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47亿元,增速30.4%,全市排名第一,人均地方财政收入968.6元。基本完成指标8项:全县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6.12%;新材料、绿色食品、健康医药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71.55%;粮食产量7.3万吨,粮食产量稳定度为0.732;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完成3.64万亩;消费品抽检合格率为99.7%;新增“五上”企业共20户,净增“五上”企业数量占全市比重为12.7%;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392.16元;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占全县各项贷款余额的37.73%。无法预测指标4项:全员劳动生产率;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实有市场主体总量占全县比重;直接融资占比。暂不评价1项:营商便利度。

(2)新发展理念指标58项。

创新发展指标16项,超额完成2项: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占0.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投入的企业22家,占比44.8%。基本完成10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37.5%;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0.21%;千家法人企业中有高新技术企业3.0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1家;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3.6%;研发人员占比0.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18.95%;无法预测2项:数字经济总量占生产总值比重;人均民口单位军品收入。暂不评价2项:新注册企业三年存活率;专利质量。

协调发展指标6项,基本完成4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2%;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之比为2.6:1;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家;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896人,占比87.9%;暂时无法预测1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暂不评价1项:农业劳动生产率。

绿色发展指标14项,超额完成2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2天,比率96.4%,全市排名第二;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100%;基本完成9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市上任务是比上年下降3%,预估完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预计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3.89%;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1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35.4立方米/万元;全年用水总量为0.354亿立方米;固定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全年氮氧化物减排33.15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45.29吨;固定污染源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全年化学需氧量减排837.79吨、氨氮减排40.42吨;全年城区PM2.5为24微克/每立方米;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0。暂时无法预测 1项: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暂不评价1项:森林资源状况。

开放发展指标6项,超额完成2项:共完成利用外资122.9万美元,人均利用外资4.84美元;目前完成引进内资(省级联合到位资金)113.36亿元,完成原考核任务的120.69%。基本完成2项:人均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229.818元;人均对外直接投资额40.7美元。无法预测1项:人均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额。暂不评价1项:人均高技术产品出口额。

共享发展指标16项,超额完成3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95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120元;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0.7次。基本完成7项:城镇调查失业率3.67%;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8.17年;预期寿命77.77岁;防止规模性返贫工作成效,目前全县已纳入重点监测户1377户4656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全部落实帮扶措施,没有发现返贫致贫问题;城乡居民家庭住房成套率达72%;镇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发放率均为100%;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质量,全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县级三所公立医院均为二级甲等,15所中心卫生院均达标准化,其中1所中心卫生院创建成二级医院,154所村卫生室均达国家标准,达标率100%。无法预测3项: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质量。暂不评价3项:人均公共服务支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指数;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指标。

(3)主观感受指标3项。平安建设满意度和生态环境满意度由市上开展城乡居民抽样调查后测算,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目前市统计局正在建立指标相关制度。

2.乡村振兴战略实绩,由王德平同志分管,县乡村振兴局负责实施,共36项指标。具体完成情况市上组织专项考核组进行考核,本次不再汇报。

3.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具体考核指标暂未明确,暂不考核。

4.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考核指标暂未明确,暂不考核。

(二)党的建设共性任务完成情况

1.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由董建莉同志分管,县委组织部负责实施。具体情况是:坚持“五个注重”,提拔重用干部219名,其中乡村振兴一线168人,占比76.7%;35岁以下年轻干部65人,占比29.7%。高质量完成14个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1个街道领导班子调配工作。制定出台《镇安县及时精准运用职级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具体措施》,累计晋升职级302人次。制定出台《镇安县公务员和县委党群事业单位干部调配办法(试行)》《镇安县政府系统事业单位调配管理办法(暂行)》,细化规范干部调配管理,累计调配干部183人。建立结对帮带培养机制,全县15名县级领导结对帮带23名年轻科级干部。

2.基层党组织建设,由董建莉同志分管,县委组织部负责实施。具体情况是:创新开展“党建领航·红映栗乡”主题实践活动,探索“12345”工作机制,打造“一厅四地”示范点30个,示范引领型党组织50个。创新开展“四聚两亮两评”为民办实事活动,全县县级领导带头领办实事114件,基层党组织承诺办实事3270件、有能力党员公开承诺办实事3.23万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36个。出台关心关爱正常离任村(社区)干部八条措施,提高村干部待遇。出台《关于深化“三建三带”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七条措施》,兑现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奖金24.6万元,建立园区(企业)党支部7个、产业链党小组158个、扶贫车间(就业基地)59个,带动6300余人就业。开展“对标建强”百日攻坚行动,建立“党建联盟”11个,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8个,创新开展“7+x”主题党日活动4127场次。优化调整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工作队员489名,建立兴村治村“智囊团”147个。扎实推进六个板块党建,建立物流快递业党支部1个。全面完成党员发展任务,扎实开展发展党员违规违纪排查,完成12935名党员8061人档案查阅。

3.党风廉政建设,由余红松同志分管,县纪委监委负责实施。具体情况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在全县15个镇办、68个县直部门规范建立主体责任清单和时序表,为39名县级领导、416名科级领导配备《纪实手册》。扎实开展“提士气强担当建机制促发展”作风建设,加强换届纪律监督,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九个领域”、粮食购销领域、惠民惠农“一卡通”资金管理问题等系列专项整治,党风政风持续向好。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着力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307件,处置问题线索406件,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577人次,其中,立案186件、结案176件,处分179人(科级干部29人),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4.意识形态工作,由冯锐同志分管,县委宣传部负责实施。具体情况是: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夯实,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不断筑牢。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全县活动亮点纷呈。进一步凝心聚力,充分营造追赶超越舆论氛围,新闻宣传工作成果丰硕。立足“培根铸魂”,深根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坚持“文化惠民”,文艺精品创作成效显著,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和“扫黄打非”。 

5.深化改革,由吴春亮同志分管,县委办负责实施。具体情况是:紧扣市委“一都四区”战略目标和构建镇安“一厅四地”发展格局,聚焦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勇于攻坚克难,大胆先行先试,创新实施一系列工作举措,各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全年安排部署各领域改革事项166项,已全面完成。尤其是在基层社会治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医药卫生体制等领域改革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推广的典型经验。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及“复兴乡村少年宫”等国家级试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注重示范引领,全面培树典型,全年申报2021年中国改革年度案例2篇、全省深化改革优秀案例3篇、商洛市优秀改革创新项目3个。

6.法治建设,由吴忠斌同志分管,县司法局负责实施。具体情况是:稳步推进法治基础建设,把法治建设纳入全县发展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全面实施执法清单制度,对全县26个重点行政执法单位和15个镇(办),按照11个类别,对各自现有行政职权进行了全面梳理,列出了各镇(办)和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依据和权责清单,并予以公示。扎实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出台《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累计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2件,审结12件。

(三)本年度巡视巡察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

1.2021年中央、省委和市委共反馈巡视巡察意见五次,分别为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巡视陕西省委、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商洛市委、市委第十轮作风建设专项机动巡察、市委第十三轮第四巡察组对各县区落实省委和市委重点工作部署情况专项机动巡察、市委第十四轮第三巡察组对镇安县作风建设专项机动巡察。巡视巡察意见反馈后,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迅速作出批示,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整改工作部署推进会,认真传达学习反馈意见,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部署推动整改落实工作。经梳理研判,截至目前,我县对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反馈的4个方面12类37个问题,已整改到位10个,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27个;对省委第二巡视组反馈的4方面12类42个问题,已整改到位23个,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19个;对市委第十轮作风建设专项机动巡察反馈的3方面15个问题,已整改到位14个,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1个,整改完成率100%,整改进展情况报告均已按要求报送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巡察办。其中,市委第十三轮第四巡察组对各县区落实省委和市委重点工作部署情况专项机动巡察、市委第十四轮第三巡察组对镇安县作风建设专项机动巡察反馈意见尚未到整改期限,目前整改落实工作正在有力有序进行。

2.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坚持“一个具体问题、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套整改措施、一抓到底推进”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并以交办单的形式交办给责任领导和牵头部门,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切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罢休、整改不到位不收兵,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全年排查认领中省市各类检查督导、领导暗访发现反馈问题8批85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3.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省总台账》通报我县128个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到位,并提交省秦岭办销号备案;省秦岭办共下发我县“五乱”图斑线索188条,全部完成核查取证;省市秦岭办警示教育片反馈我县11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备案工作;2条“五乱” 举报问题案件线索,已按程序整改办结,全年累计查办秦岭生态环境“五乱”问题刑事案件19起,传唤63人、刑拘2人、取保候审12人、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案件9起9人。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我县的10个共性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交办的9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回头看”反馈我县的9个共性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交办的14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第一轮省委环保督察反馈我县的23个共性问题已整改到位22个,正在整改1个,交办的13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第二轮省委环保督察反馈的13个问题已制定整改方案,正在有序推进,交办我县的14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下沉督察期间交办的7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四)获得市委、市政府以上表彰奖励情况

1.2021年6月9日,被国家信访局评为信访工作全国“三无”县。

2.2021年9月23日,被陕西省政府通报表彰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项目完成较好县”。

3.2021年12月2日,被陕西省秦东地区护林联防委员会表彰为“护林联防工作先进县”。

4.2021年2月2日,被陕西省林业局授予“陕西省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5.2022年1月21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6.2021年4月27日,被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为“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7.镇安县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已完成公示)。

8.2021年5月,《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构筑农村社会治理长效机制的创新探索》作为全省两个典型案例被人民网、中央党校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二、工作特色亮点

一年来,我县以高质量项目带动、以硬政策机制牵引、以严纪律作风保障,坚持结果导向,鼓励激励争先创优,推动多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走在前列。

(一)7个市级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探索建立的“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全市“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小水电站整治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十条措施》在全省转发推广,全市小水电整治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出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实施办法》《考核办法》一揽子政策,全市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点评及成功案例交流会在我县召开。推行集中行政审批“加减法”举措,全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获得省政府嘉奖,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观摩培训会在我县召开。

(二)多项创新作法被国省推广。创新易地搬迁后续帮扶“三五”机制,被国家发改委、《陕西农村要情》刊发,省长赵一德亲自批示在全省推广。创新实施“易权到村”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机制,被《中国乡村振兴》和省市乡村振兴简报刊发。扎实开展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行动,“335”农村改厕模式入选全省十大典型案例。“党建领航·红映栗乡”“12345”工作机制、创新“四聚两亮两评”党史学习教育载体等创新做法机制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三、存在问题

一是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全县重点项目储备不足、体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优、链条不长,企业运营困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二是改革开放有待深化,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不少,用市场化手段破解难题的能力不强,各类人才短缺,创新能力偏弱,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还需进一步拓展。三是生态环保任务艰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企业主体对环保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全民环保意识不强、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致使生态环保问题易发多发。四是民生保障短板较多,镇安立地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量大面广,公共服务仍有短板弱项,城乡居民收入普遍不高,灾后重建任重繁重,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五是干部管理亟待加强,干部队伍中仍存在落实不力、担当不够等问题,有的干部抓工作粗枝大叶、敷衍应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致使少数工作推动落实质量不高。

三、下一步打算

2022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围绕全市“一都四区”战略目标,紧扣“一厅四地”这一个发展定位,统筹两件“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守牢“生态环保、民生保障、风险防控”三条底线,聚焦“项目建设、争资引资、产业升级、市场活力”四大重点,实现“县城建设管理、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五大突破,奋力谱写镇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