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za779940273-2022-000725 | 发布机构 | 镇安县政府 |
发布日期 | 2022-01-28 | 文 号 | |
是否有效 | 有效 | 有限期限 |
市委统战部:
按照商洛市财政局等5部门印发《商洛市2021年度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及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商财办农[2022]18号)要求,我部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会议,安排由分管副部长牵头、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配合,扎实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央衔接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保障情况
2021年中央共下达我县少数民族发展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两批次共614万元,已全部及时分解安排到位。其中第一批资金270万元,2020年12月4日由省市下达,我县于2020年12月5日以镇财办农(2020)220号文件安排到位;第二批资金344万元,2021年6月5日由省市下达,我县于2021年6月9日以镇财办农〔2021〕100号文件安排到位。按照项目支出要求,我部在上级资金安排后迅速将资金拨付项目实施镇、部门。其中,茅坪回族镇177万元、西口回族镇167万元,用于2个镇8个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交通局270万元,用于西口回族镇、米粮镇产业路建设项目。截止2021年12月20日, 10个项目共完成报账614万元,占总投资资金100%。
二、中央衔接资金(少数民族发展)项目管理情况
(一)项目入库情况。我县少数民族发展项目由各项目实施主体向村委会申报,村委会召开群众代表会议研究确定后公示、上报镇政府,镇政府实地调研、会议确定后公示、上报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乡村振兴局)研究审定、公示、入库。2020年10月底,我县2021年度实施的10个中央衔接资金支持少数民族发展项目全部纳入镇安县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
(二)绩效管理情况。一是强化日常监管,按照资金使用时间节点要求,认真做好衔接资金绩效填报工作,时刻关注动态监控系统预警问题,及时处理预警信息和疑点信息。二是加强绩效管理,对所有项目资金制定绩效目标,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做好项目绩效评价,确保资金绩效目标如期实现。三是完善管理机制,建立了县级、部门、镇(办)、村(社)四级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台账,搭建了“镇安县扶贫资金监管平台”,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更新台账内容,精准反映资金安排、项目审批、政策落实等情况,有效解决了资金“管用脱节”、“趴窝挪窝”、“监管不力”等问题,确保衔接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三)公告公示情况。中央资金下达后,我县及时将资金安排分配情况以《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预算的通知》《关于划转2021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在镇安县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县委统战部对资金项目安排以项目安排意见在县政府网站进行公示。按照衔接资金项目管理相关要求,镇、村、项目实施单位利用政务、村务公开栏、项目公示牌等将项目安排、实施等情况及时、客观、公开地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在项目村,由村委会或项目实施单位组织实施的项目,由村委会负责将项目计划、扶持对象、扶持标准、扶持金额,组织实施方式、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和扶贫效益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村务公开栏和项目建设公示牌进行全程公告公示,让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通过公告公示,提高了群众对国家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管理的知晓率,强化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提高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效益。
(四)跟踪督促情况。为了使项目选得准、落得实、效益好,市、县统战部领导高度重视,分别在项目确定前、实施过程中、竣工验收后多次到项目镇、村现场调研、指导、督促,我县先后下发《镇安县财政局关于做好统筹整合资金闲置清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对全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督导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报账进度的通知》《关于对2021年度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全县扶贫资金专项监督检查通报》《镇安县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专项检查考核工作方案》等督导检查文件,联合多部门组成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在检查中,2021年度我县少数民族发展项目未发现存在问题。
(五)资产管理情况。按照中省市关于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通知以及最新的扶贫资产后续管护办法,结合工作实际,我县创新管理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公益性扶贫资产管护办法》《经营性扶贫资产管护办法》《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营及收益分配实施细则(试行)》等扶贫资产管护长效机制,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1年我县中央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形成资产614万元,资产全部进行了确权移交,并通过主管单位监管、镇办考核、村日常监督考评、资产持有人(使用人)管护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了资产效益,实现了保值增值。
三、中央衔接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使用成效情况
我县本年度中央衔接资金(少数民族发展)共有两类项目,一是产业及相关配套项目,包括养殖基地、中药材加工厂、产业路、牛羊肉加工厂、食用菌基地建设共9个,安排资金564万元,占资金总量91.8%;二是环境保护及综合整治项目,包括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个,安排资金50万元,占资金总量8.2%。项目新修、硬化道路11.077公里,建成加工厂2个,购置生产设备66台套,配套产业基地7200亩,产生经济效益15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为农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5个,带动917户、3161人发展产业增收。2021年少数民族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90元,增速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茅坪回族镇实施项目4个:其中,北阳山牛肉加工厂建设(二期)项目总投资40万,新建冷库一处,打造北阳山牛肉系列品牌、申请北阳山牛肉有机认证;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总投资67万元,建设塔架2290组、晾晒棚40个、围栏615米、排水沟350米、新修储水池3座、购买水泵13台;茅坪村牛羊分割厂续建项目总投资30万元,购买升降机两台,新修污水处理池40立方米,新建三相电300米,新建冷库40平方米,购买水泵2个、水管400米,新修水井一座;集镇牛羊交易市场续建项目总投资3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地磅一台,硬化厂院200立方米,新建污水处理池50立方米。
(二)西口回族镇负责实施项目4个:其中,农丰村二组洞沟产业路硬化项目1.8公里,总投资84万元;青树村智慧水产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23万元,主要用于采购小龙虾虾苗、养殖饲料的采购和园区设施建设;岭沟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总投资50万元,硬化道路680米、安装路灯30盏、整治院落67户;上河村中药材加工项目总投资20万元,建设加工厂1处。
(三)县交通局负责实施项目2个:其中,西口回族镇聂家沟村三组至上河村四组砂石产业路建设4.317公里,总投资50万元;米粮门里产业路硬化4.5公里,总投资220万元。
以上项目,除到户产业及资产当年减损设备、设施外,道路、厂房等产业配套设施设备都按照财政资金项目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及时将资产移交项目村委会管护、经营、监管。通过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偏远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少数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脱贫成果得到长效巩固,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群众增收、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机制创新
(一)镇安“易权到村”、村民自治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模式。陕西镇安针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条块分割多头管、权属不清无法管、无人无钱不能管的现状,创新实施了“易权到村”,即“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和管理权限移交到村”。建立了有人管、有机制管、有钱管的管护体系,实施了专责管护、义务管护、市场管护三种管护方式。解决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等根本性问题;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管护的良好氛围;走出了乡村治理新模式,丰富了乡村治理实践内涵;实现了村有、村用、村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县农村基础设施“353”管护机制,得到华中科技大学观测团队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的充分肯定,蒿慧杰副省长作出批示在全省推广。
(二)镇安县“人盯人”+防返贫监测机制。镇安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作为首要政治责任,为了及时解决管理松散、条块分割、各自为战、技术落后、效能不高等难题,积极探索“人盯人”+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创新“划片管理、一人多岗、平台运行、系统调度”四条路径,构建以片区为单元、以片长为基础、以群众为主体、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防返贫监测体系,达到监测方式常态化、监测对象零距离、监测范围全覆盖、监测运行高效率。这一创新机制,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观测团队的认可,并向国家乡村振兴局进行了推荐。
(三)创新实施“三五”机制提升后续扶持实效。镇安县聚焦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台后续扶持41条硬行措施,通过重点抓好产业就业、服务配套、基层治理等工作,探索推行“三五”后扶机制,即拓展“五个渠道”,精准培训促就业;创建“五小社区”,完善功能促融入;聚焦“五项重点”,优化治理促受益。镇安县通过实施“三五”机制,推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管理、社会融入和权益保障等工作,推动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创造了经验、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标杆,有效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县探索形成的易地搬迁后续帮扶“三五”机制,被国家发改委、《陕西农村要情》刊发,赵省长亲自批示,在全省推广。
中共镇安县委统战部
镇安县财政局
2022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