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模式
镇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时间: 2025-05-26 08:13 来源: 商洛日报 作者: 陈少斌 编辑: 叶子榆 浏览: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镇安县木王镇坪胜村被命名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安市民马华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近年来,镇安县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积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实践之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镇安县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工程,制定《镇安县市民文明公约暨文明有礼二十八条》《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建立“月督查、季考评、年考核”工作机制,形成道德建设长效机制。2024年,全县文明村镇覆盖率78.6%、文明单位创建率68.2%,市民文明素质测评指数提升至92.5%。
       为打造“文明栗乡·礼仪镇安”精神文明建设品牌,镇安县广泛开展“学礼、守礼、尚礼、践约”专项行动,建立“道德积分银行”等工作载体;以马华为代表的道德实践群体,在诚信经营、公益服务、移风易俗等方面形成示范效应。据统计,全县注册志愿者4.7万人,占常住人口16.63%,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万场次。
       依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底蕴,打造“非遗传承+文明实践”融合模式,建成县镇村两级文明实践阵地237个;推行“红白理事会”制度,设立“道德讲堂”“家风家训馆”,开展“最美家庭”“诚信商户”评选,构建起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2024年全县婚丧嫁娶平均支出同比下降15%,文明新风满意度96.8%,西口回族镇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入选陕西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坚持“为民惠民靠民”理念,实施文明创建“十项提升工程”,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统筹联动、协同执行的公共服务机制,推进七大服务进小区,实行居民小区四方共治。通过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服务机制,年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万多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