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深处的镇安县茅坪回族镇红光村,无论是清晨时分的村头巷尾,还是傍晚时刻的农家院落,常常能看到马洪林与村民交谈的身影,他耐心倾听村民对乡村发展的心声,对于大家提出的问题,都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确保民情意见及时得到回应处理。
作为红光村党支部副书记、镇人大代表,马洪林多年来始终为村庄建设殚精竭虑,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他竭尽所能带领回汉各族村民共创美好生活,以实干担当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始终将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把百姓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
产业振兴的“排头兵”
红光村现有487户1759人,其中回族人口1754人,占总人口的99.8%,村人素有养殖牛羊的传统。马洪林在走访田间地头和农户家庭时发现,当地黄牛存在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的问题。经与村“两委”班子深入研究,结合本村区位优势和养殖传统,最终确定引进“育肥快、品种优、出肉率高”的优质牛种,帮助群众快速增收致富。
2019年8月,马洪林随茅坪镇政府考察团赴甘肃平凉学习新品种牛养殖技术。学成归来后,他率先引进4头西门塔尔牛进行试养。经过不到一年的科学喂养,这批牛不仅膘肥体壮,其鲜嫩肉质更成为市场的抢手货。看到西门塔尔牛具有育肥快、肉质好的优势,不少村民主动上门学习养殖技术。
在马洪林的示范带动下,全村20多户回族群众先后引进100头新品种牛,养殖品种从单一的西门塔尔牛扩展到利木赞、夏洛莱等优质品种。截至2024年底,红光村养殖牛1200多头、白山羊1800只,养殖业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人均增收5000多元,养殖业已成为带动全村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带领群众发展养殖业的同时,马洪林还积极推动烤烟和中药材产业发展。为增强群众种植信心,2023年3月,他组织3名党员带头承包土地180亩,在全村率先发展烤烟种植;同时,流转200多亩坡地种植连翘、五味子等中药材。当年,烤烟收入26万多元,中药材收入近10万元。
看到成效后,2024年全村6户群众自发流转土地200多亩种植烤烟,并流转400多亩荒坡发展五味子、连翘等中药材。截至目前,全村烤烟种植面积已扩大至400多亩,中药材种植面积600多亩,主要品种包括五味子、苍术、猪苓和连翘。
“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大家庭。”马洪林说,“大家选我当人大代表和村干部,是对我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必须带领群众苦干实干,为富民强村贡献力量。”2024年4月,马洪林被镇安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镇安县带农增收致富先进个人”。
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自担任镇人大代表以来,马洪林始终注重收集民情民意,认真履行群众“代言人”职责。
2022年9月,马洪林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红光村党群服务中心至村小学约300米路段的路灯长期不亮,严重影响师生和村民夜间出行安全。他立即向镇人大提交了关于修复该路段路灯的建议。镇政府相关部门迅速响应,组织人员现场勘查并及时修复,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2021年初,镇安县启动农村“五治”工作。马洪林发现各村各自为战的宣传方式效果不佳,经过深入调研,他向镇人大建议以茅坪回族镇政府名义统一印发农村“五治”倡议书。该建议很快被采纳实施,通过发放倡议书、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回汉群众对“五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马洪林带领村“两委”成员创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组织评选“好媳妇”“好公婆”“五好家庭”等先进典型8名;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评比活动;设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多措并举培育文明乡风。
马洪林表示:“‘人民代表为人民’是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我将继续用心倾听民声,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平安乡村的“守护者”
马洪林坚持走村入户,深入了解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并积极协调解决。
近年来,在走访过程中,他注意到红光村有村民遭受电信诈骗。为防范更多村民受骗,他立即组织村“两委”召开专题会议,最终与驻村工作队共同制定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反诈工作方案。
“走出去”是指入户走访时,将印有村干部联系方式的“干部爱心联系卡”张贴到每家每户,确保村民遇事能第一时间求助;“请进来”则是在各村民小组召开反诈宣传院落会,请大家加入微信群后在群里普及反诈知识,并动员村民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在日常履职中,马洪林积极参与镇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示范作用,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为回汉群众树立榜样。同时,他创新性地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老乡贤等“五老”人员参与民事调解,有效维护了村庄和谐稳定。
今年3月,红光村杨氏兄弟因地界纠纷多次发生激烈争执,甚至险些引发肢体冲突。获悉情况后,马洪林立即同两名老党员赶赴现场,先稳定双方情绪,随后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耐心细致地开展调解工作。他们既讲亲情伦理,又阐明法律利害,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今年以来,红光村已累计召开普法院落会8次,开展法治宣传20场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0多起,显著提升了村民法治意识,有力维护了当地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