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本科上线人数超百人;2023年斩获商洛市国赛首枚银牌,连续两年入围世界技能大赛;2024年一教师获全省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一连串的成绩单背后,折射的是镇安县职业教育的可喜变化,凝聚的是南京教育人才帮扶团队的心血。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同心者,不以日月为限。南京浦口与商洛镇安,跨越时空,双向奔赴。
自2022年中央组织部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项目以来,以南京市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赵业泉为领队的帮扶团队便走进大秦岭,扎根镇安职教中心。三年里,帮扶团队怀揣职教情怀,勇挑重担,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深植于秦岭深处的栗乡镇安,催化出教育教学质量的精彩“化学反应”。
办好一所“家门口”的职校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绣屏山铺在镇安小城,镇安职教中心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2022年9月,赵业泉到镇安职教中心担任校长,到学校的第一天,他就迅速进入角色,带着帮扶团一头扎进教育教学工作中。
一次支教行,一生援陕情。“从江南水乡来到秦岭腹地,饮食、水土、气候等各种跨地域问题考验着我们,但我们一定会像高山杜鹃一样,坚韧顽强,在秦岭大山中开出美丽的花朵。”赵业泉说。
“赵校长不顾休息,带着团队,与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充分沟通交流,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情况。”镇安职教中心副校长瑚成群说,“我佩服这种实干精神!”
在详细了解了学校情况后,帮扶团队精准把握职业教育特点,按照“技能”与“升学”并重的办学思路,控规模、调结构、优专业,不断丰富和深化办学内涵,倾力打造职业教育镇安特色品牌。
“山区职教资源匮乏,只有不断强化协同联动,才能真正实现破题。”为此,赵业泉多方奔走,借助“组团式”教育帮扶人才与资源优势,构建起“1245组团式”帮扶共同体,促进镇安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帮扶团队的倡导下,联合千阳、合阳、旬阳、镇安四县职教中心组成战略联盟,形成覆盖宝鸡、渭南、安康、商洛四市的职业教育共同体,提升了校际的互融互通和竞争意识。
“赵校长将学校从商洛带到了全省乃至全国。”瑚成群说,在赵校长的管理下,学校实现了“技能”与“升学”双提升。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县域职业教育中心发展都较为单一。要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既要重视学科建设,也要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赵业泉表示。
秉持这种办学理念,赵业泉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三年来,学校本科上线率和上线人数均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2023年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斩获银牌,实现了商洛市国赛零的突破;2024年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一项三等奖、一项二等奖;2025年五个赛项入选世界技能大赛。
如今,学校在很多项目上拥有了与省市职业院校同台竞技的水准。“镇安职教中心有一定的基础,我们帮扶团队其实只是做了一些‘锦上添花’的工作。”赵业泉谦虚地说。
培养一群高素质的学生
4月18日,镇安职教中心大礼堂,一堂以“话说家乡美”为主题的“秦岭青语堂”学生沙龙活动正在进行。
“木王的林海杜鹃,奇峰怪石,浓缩秦岭精华,千山杜鹃为西北第一,有‘天开画卷’之美!”镇安职教中心周旸的一席话将人们带进木王的大山里。
“‘象园茶’以叶肥,肉厚,色泽墨绿,甘味悠长,形态优美,富硒富锌而闻名。”学生黄耀翔则指着手中的象园茶侃侃而谈。
随着介绍的深入,镇安学生讲述的一个又一个故事,引发南京浦口学生的热烈响应,完全与传统课程给人留下的严肃、刻板印象不同。镇安职教中心“秦岭青语堂”,通过云端对话,让镇安和浦口两所学校的学生穿越时空,实现了面对面交流。
这场依托云端对话的教育实践正悄然改变着镇安职教学生的成长轨迹。“对镇安的学生而言,‘秦岭青语堂’收获的不仅是素质的提升,更是一种‘我能与世界对话’的底气,而这份底气,终将成为他们突破局限、创造未来的最宝贵财富。”第二批“组团式”帮扶团队成员熊育红说。
除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外,帮扶团队也更加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乐乐,临近考试了,你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5月14日中午,赵业泉夹起一块排骨,轻声询问坐在对面的高三年级学生杨乐乐。餐盘里的西蓝花还冒着热气,杨乐乐捏着筷子的手慢慢松开,小声说起这段时间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这是该校推行“校长陪餐”制度的第三个年头。
“与单纯关注餐食质量不同,赵校长每周都会选择一名学生,或是班干部、学业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在陪餐时也重点关注他们的困惑、压力和兴趣发展。”镇安职教中心教师齐娜说。
三年来,赵业泉每周三都会来到食堂,端着热腾腾的饭菜,坐在同学身边,有时为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有时和学生一起讨论兴趣爱好,餐盘碰撞声与欢笑声交织成温暖的乐章。
“教育就藏在这些烟火气里,当我们真正坐在孩子身边,才能读懂他们的心跳。”赵业泉说。
锻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教育帮扶的核心,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帮扶成员莫云对此深有体会。2022年8月,她响应号召,跟随团队来到镇安,担任镇安职教中心副校长。
为了让更多当地教师受益,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和班主任一起交流班级管理心得。
在2023年全省班主任能力大赛上,班主任蒋卉的精心设计、游刃有余的讲解,让她成功获得一等奖并入围国赛。
“看到蒋卉在班级管理中娴熟的流程和在台上自信镇定的样子,我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莫云说。
镇安职教中心老师齐娜也是莫云众多“徒弟”中的一员,她回忆道:“师父的每一次培训都干货满满,特别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她的指导让我豁然开朗,方向明确了,班级管理也更有底气了。”
莫云并不满足于此,她积极搭建镇浦两地教师交流的桥梁,以“长期驻校帮扶+短期专项指导”的方式,引进东部学校先进职教理念、教育经验、工作机制,积极搭建苏陕两地教师交流的桥梁。通过线上会议、云端课堂等形式,促成南京名师与镇安教师结对,江苏名师分享的很多教学方法,都让镇安的老师们耳目一新。
“来了就要认真干!”这是熊育红老师初来镇安职教中心时表态说的话。
刚来到学校,熊育红就承担了多种角色,他是语文老师,也是教研组副组长,还是青蓝工程的结对导师,兼技能大赛和班主任大赛的联系人。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学工作,其关键在于教师,青蓝工程作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熊育红说。作为镇安职教中心青年教师齐浩楠的结对导师,他主动和齐浩楠联系,指导他如何备课、如何上课,怎么样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在课堂中呈现出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熊老师指导我大胆解构课堂,尝试以布置作业引入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齐浩楠说,经过熊育红的指导,他成功地开设了一节研讨课,受到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年来,帮扶团队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全面落实新时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要求,实施名师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及青蓝结对等“六大工程”,扎实开展“五大赛”和“学、听、讲、研、练”活动。
2022年7月以来,学校培养了国家级模范教师1人,2人通过正高级教师评审。学校现有省级教学能手3人、市级教学能手12人、县级教学能手37人。126人通过“双师型”教师认证。学校培养提拔副校长3人、中层管理人员16人。
秦岭的枫叶红了又落,长江的春水涨了又消。
从江南水乡到秦岭腹地,南京市浦口区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如同擎着先进教育理念火种的使者,跨越山海,用责任与担当、爱心与智慧,在秦岭深处书写着教育帮扶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