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辅助浏览 长者模式
镇安县: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时间: 2020-01-13 11:52 来源: 镇安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 詹迪生 编辑: 招商局 浏览: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属于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是食用菌的重要适生地,具有悠久的食用菌栽培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实行有计划发展。2016年以来,镇安县坚持“基地规模化、品种多样化、绿色生态化、模式多元化、销售品牌化”的“五化”思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19年,全县14个镇(办)55个村开展了食用菌生产,有菌种选育、菌袋制作、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各类经营主体81个,年发展食用菌1500万袋,年产各类鲜菇约1.4万吨,实现产值近1亿元

一、持续投入,助力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脱贫攻坚十大载体产业之一来抓,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成立了食用菌产业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三年来全县累计发放产业专项财政扶贫资金2800万元,扶持基地建设、菌袋制作、设备购置、市场营销和菌种选育,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建设基地,夯实产业基础。按照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全县共流转土地2467亩,建设大坪庙沟、回龙宏丰、云盖寺小木岭等市级食用菌生态标准园3个,建设大坪镇龙湾、米粮镇东铺,月河镇西川、永乐中合等食用菌产业基地21个;成立食用菌研究所1个,培育重点企业10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33个。全县有食用菌生产厂房及大棚61万平米,购置制袋、烘干、加工设备1500台套,冷藏设施2500立方米,建设了国内领先的食用菌豆豉(香菇酱)加工生产线2条、年产700万袋黑木耳工厂化生产系统1套,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三、优化结构,抵御市场风险。在稳定发展代料香菇的同时,镇安大力发展黑木耳、茶树菇、栗蘑、羊肚菌等其他菌类。年均产黑木耳350万袋、茶树菇100万袋、鸡腿菇50万袋、栗蘑20万袋(折合)、羊肚菌20亩、灵芝5万袋,实现从“一菇独秀”转型到“多菌齐放”。实现产业绿色生态化发展,镇安招商引资启动了万吨有机肥厂和活性炭厂建设项目,将废棒制作成肥料、燃料,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同时,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400多万元购买农业生产综合保险,为食用菌菌袋、生产大棚投保,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驾护航。

四、创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四统一分模式,即统一制袋、统一建棚、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回收,农户(贫困户)分散栽培,签订产品保底回收合同。二是借袋还菇模式。企业(合作社)将菌袋先行借给贫困户,让农户在园区(基地)从事食用菌栽培,待食用菌成熟采摘后,企业(合作社)保底回收。三是扶贫车间模式。主要联带有发展意愿、有劳动能力、但无发展资金的贫困户。依托企业(合作社)建立的食用菌生产、加工车间(基地),组织贫困户以工人身份参加生产增加收入。四是委托代养模式。主要联带部分失去劳动能力、无发展资金、无生产技术的贫困户。由贫困户认购菌袋,委托企业、合作社或大户代养,双方约定收益分配形式及比例,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通过以上四种模式,把全县3156户建档立卡户牢牢镶嵌在了食用菌产业链上。脱贫户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资金入股分现金、有偿劳务得薪金等形式年均增收在5000元以上。

五、打造品牌,畅通销售渠道。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构建了“实体店+电商”“批发+零售+出口”的销售体系,通过秦岭云电子商务、供销“智慧超市”“云田商城”“京东镇安”“天猫商城”等商务平台,产品行销各地。全县注册了清野秦绿、山上老味、紫杉菌业、秦楚岭香、小木岭等5个菌类产品商标。其中,镇安县秦绿公司的清野秦绿牌木耳、香菇获得“陕西名牌”称号,公司与浙江商会联营,产品畅销东南沿海。陕西永田公司的“随园君味”香菇豆豉等产品在质量、营销上对标“老干妈”辣椒酱,2019年出口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创汇620万美元。

省市“3+X”产业脱贫工程的指引助推下,劳务就业、大棚建设、菌袋制作、菌种选育、辅料销售、技术推广、食品加工等关联产业在镇安方兴未艾,食用菌产业必将持续为镇安县域发展、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